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全国网络媒体采访团走进珠江的源头——曲靖

[日期:2007-06-01] 来源:
大海草山
大海草山之秋
全国网络媒体采访团走进珠江的源头——曲靖   作者:
[字体: ]
大海草山_全国网络媒体采访团走进珠江的源头——曲靖_乐途旅游网

大海草山

大海草山之秋_全国网络媒体采访团走进珠江的源头——曲靖_乐途旅游网

大海草山之秋

  全国网络媒体采访团走进珠江的源头——曲靖

  9月12日,在全国网络媒体采访团抵达曲靖市安厦大酒店后,召开了由曲靖市委市政府组织的新闻发布会,会议中,曲靖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许建平发表了重要的讲话。

  首先,许建平副市长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国网络媒体的记者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其次,许副市长由向记者们详细地介绍了曲靖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旅游资源、工业经济、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招商引资以及“十一五”期间的发展目标及前景的基本情况;最后,云南省委外宣办网络处处长李翔昌代表网络媒体采访团对曲靖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和接待表示了真诚的感谢。

  探访华夏文明的第三条母亲河的源头——珠江源

  第二天一早,全国网络媒体采访团来到了中国的第三条母亲河的源头——沾益珠江源。在这里,网记们体验到了“珠流南国,得天独厚;沃水千里,源出马雄”的珠江源神韵。

  珠江源,位于沾益县城北50公里的马雄山东麓,从马雄山顶下至半山腰,上下两个洞口流水潺潺,即是珠江之源。这里最高海拔2444米, 景区面积12.5平方公里,围墙17公里,森林覆盖面积95%以上,植物达1000种以上,野生动物有野兔、野鸡、松鼠、麂子等。早在三百年前,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为探寻珠江正源,曾两次逆珠江而上,踏遍千山万水,最终确定珠江源在沾益县炎方一带。1985年,珠江水利委员会终定珠江正源于马雄山。

  洞口左侧大家可以欣赏到《珠江源碑记》,这块碑是1985年8月16日立的,碑记概述了华夏水利历史,畅叙了珠江流域风情。文笔精炼,气势恢宏,珠源流域的情意尽在其中。这里夏无酷暑、冬少严寒、百花常开、百鸟争鸣。

  珠江源风景区是著名的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和国家4A级旅游区。景区森林茂密,溪流淙淙,有"一水滴三江,一脉隔双盘"的奇异景观。春夏时节,漫山遍野的马樱花如火如荼,鲜艳夺目。马樱花和伏地松、天下第一罗盘、天下第一棋盘、珠江源石牌坊、珠源第一瀑、霞客草堂、珠江禅寺等组成了珠江源绚丽而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令人留恋忘返,确实是休闲、度假、娱乐、旅游观光的极好去处。

  踏访“钱王之乡”——曲靖会泽

  全国网络媒体采访团来到会泽时,立刻被它深厚且独特的历史文化所吸引。

  会泽位于云南省东北部,乌蒙山脉主峰地段,会泽历史悠久,是云南最早设置郡县的地区之一,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设置郡县,至今已有两千年的置县历史。会泽汉称堂琅,清代正式称名会泽,是因境内金沙江、牛栏江、小江和以礼河汇流得名。

  会泽以“天南铜都”著称于世。早在3000多年前,滇铜就已开发利用,并远运到中原。宋、五代时期,朝廷就派太监到矿山“督办”。会泽首创的镍铜合金———白铜,就早于欧洲15个世纪。可以说,会泽的历史,就是一部3000年开采、冶炼、鼓铸、运铜的历史。

  会泽因地理位置和矿产资源之利,西汉时期就归建制,在发展中成了南方丝绸之路上的大站和中央政府铸币铜料的主供地。明清时期,云南产铜占全国的80%,而东川府(今会泽)产铜占全省的72%。会泽是滇铜的最大集散中心和铜产品加工与铸币中心。“滇铜甲天下”,东川府(会泽)是当时中国名副其实的铜都,每年额定滇铜600万斤运交京师专供宝源、宝泉两局铸币,故称之为“京运”。南铜北运的京运古道,运距之长、运量之大、持续时间之久,在世界古代史上也属罕见。

  《云南行政纪实》载: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于云南造钱,是云南铸币的开始(这前云南流通贝币)。为纪念开炉,用黄铜铸造了一枚直径57.8厘米、厚3.5厘米、方孔边长10.5厘米、重达43千克的方孔圆钱。币面铸“嘉靖通宝”四字,每字边长7厘米,对读,为魏碑书体,古朴凝重。经专家鉴定属“纪念币”性质,有识之士认为其不仅具有“钱范”的作用,而且为至今民办上最大、最重的金属古币,堪称“钱王”。雍正十二年,会泽成立“宝云”铸钱局时,这枚“钱王”就悬挂于铸钱局大门额上。

  清雍、乾时期,会泽(东川府)这个地处乌蒙山脉主峰腹地,崇山峻岭交通极其不便的地方,却设有新、旧“宝云”两个铸钱局,这是仅次于北京中央铸局的“中国第二大铸钱局”,铸造“雍正通宝”和“乾隆通宝”。后来,这两个钱局改称“宝东钱局”,铸造钱币前后历时200多年,一直延续到民国初年。会泽铜业在清廷国家财政金融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1994年11月,在旧钱局遗址地表1.8米的地下,曾挖掘出钱币、铸模、铅锭、坩埚以及铸炉4座,炉形基本完整。

  会泽古城是云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娜姑镇定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会泽文物古迹众多,现有会馆,寺庙100余座,会馆文化别具一格。

  明清时期,会泽因铜商经济的兴旺发达全国各地的客商蜂拥而入并建造了众多供同乡同业聚会或寄寓的各地会馆,现遗存的八大会馆风格各异,建筑工艺精妙,在国内堪称一绝,被冠以“会馆博物馆”的美称。现保存较好的有江西会馆、湖广会馆、大佛寺、西来寺、文庙、文昌宫等。会泽明清风貌的民宅街区也很有特色,有二进院、三进院、一颗印、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串阁楼等,是会泽多元文化揉合产生的文化果实。

  体验大海草山之旅

  9月14日中午,全国网络媒体采访团来到了会泽的大海草山,在这里,网记们体验到了一次原始生态之旅。

  大海草山,海拔在3570米至4017米之间。其最高峰牯牛寨(即绛云弄山)海拔4017.3米,是乌蒙山系的最高峰,唐朝时南诏国王封为东岳。大海草山草场绵延20万亩,春夏季节,草长茑飞,羊群如云,各色山花与碧水绿草相映衬,最为著名的是牯牛峰下的万亩杜鹃,以品种繁多面积广阔著称,花开时节,满目杜鹃争奇斗艳,令人流连忘返。秋冬季节性则云飞雾涌,白雪皑皑,牯牛峰若隐若现,状如牯牛戏云海,日出时,云蒸霞尉,如运气佳你能看到被当地人称为佛光的绝景。草山上古朴淳厚的牧民,美丽动人的传说,极富韵味的民俗风情也同样令人心驰神往。

  大海草山集峰、草、水、光、花、云、雪、洞、情于一体的独特风貌,素有云南的“新西兰”之美誉。在大海雪山草原上,生长着丰富的牧草,其品种就有200余个。丰美的水草,使得大海草山牛壮羊肥。信步在绵软如毯的草地之上,抬眼一望,恍然如临蒙古大草原。在这草原的一角,有一个称为“小犀牛”的地方,此处牧草过膝,溪水淙淙千回百转。春夏季节,各色山花杂陈其问,犹如一幅美丽图画。如登高临顶,你还能看到一望无际的碧绿草“海”,置身在绿草、山花、溪流和牛羊之间,你定会忘却城市的喧嚣,尘世的烦扰。秋冬时节,大海草山云雾迷蒙,白雪飘时,尽染远近山尖,天地间挥然一色,令人心驰神往。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收藏 推荐 打印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