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常州被毁的无言悲歌

[日期:2007-06-01] 来源:《中华遗产》杂志  作者: [字体: ]
文亨桥传说是贾宝玉出家上岸的地方。原横跨京杭大运河上,上世纪80年代被拆迁,重建于附近的原护城河上,今天,优美的传说在常州拆建的挤压下,已经失去了动人的颜色。_常州被毁的无言悲歌_乐途旅游网

文亨桥传说是贾宝玉出家上岸的地方。原横跨京杭大运河上,上世纪80年代被拆迁,重建于附近的原护城河上,今天,优美的传说在常州拆建的挤压下,已经失去了动人的颜色。

常州前后北岸历史文化街区多数建筑至尽仍保持明清苏南民居的建筑特色,被誉为常州古城的缩影。然而,就在这里,推土机将历史碾成了残砖断瓦。_常州被毁的无言悲歌_乐途旅游网

常州前后北岸历史文化街区多数建筑至尽仍保持明清苏南民居的建筑特色,被誉为常州古城的缩影。然而,就在这里,推土机将历史碾成了残砖断瓦。

  撰文/丹青 摄影/季全保

  2006年4月,著名文物专家谢辰生先生打电话告诉我,最近有群众向他和郑孝燮、罗哲文先生反映常州又在文化保护区内拆迁古建筑,他们很重视,让我到常州了解一下情况,如果属实应设法制止。

  在近几年的大拆大建中,常州拆文物早已闻名全国。他们什么都能拆,什么都敢拆。政绩就是拆出来的,开发商私人老板的滚滚财源也是拆出来的。他们借文物“开 发”、“利用”为幌子,说是为了改善城市形象,为了加快城市现代化服务业的发展步伐,在常州燃起了拆除古建筑的一幕狼烟……

  真文物偷梁换柱

  假古董移花接木

  开发商拉大旗作虎皮,口口声声“开发利用”,口号是漂亮的,但他们所谓的“开发”,就是拆了文物在原文物的地皮上搞房地产开发;他们的“利用”,就是利用拆掉文物的地皮搞高层住宅,造饭店酒店,造街面经营房牟取暴利赚大钱。

  常州,从春秋末期吴国季札受封于延陵至今,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达2500多年。它位于江苏省的东南部,北依长江,东临太湖,著名的京杭大运河、沪宁铁路和沪宁高速公路沿城而过,是一座具有丰厚历史文化遗存的江南古城,历史上就有“中吴要辅,八邑名都”之誉。

  我和常州没有任何利益关系,但我从心灵里深深爱着这块丰厚的土地。这些年,我随罗哲文先生及前辈大师单士元、郑孝燮、谢辰生等,面对因现代化狂潮毁灭了的历史文化遗产,不仅仅大声疾呼,还涉入具体的矛盾之中,以学识匡正谬误,以行动解决问题。对常州这块素来被人视作全国首屈一指的人文荟萃之地,近年所遭受的人为破坏,我深有切肤之痛。许多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纪念价值的老城区,除了个别文保单位外,基本上都推倒夷平、大拆大建。很多老城区的历史建筑,在未能认真进行文化鉴定、弄清其价值前,就在推土机的轰隆声中被碾成了碎片。

  他们拆了真古董,让出地皮搞房地产开发,滚滚财源却养肥了一大批身为开发商的私人老板,里子没有了,但面子还是要的,就借文物“开发”、“利用”为幌子,说是为了改善常州的城市形象,大肆营建假古董。就连一些劫后余生的文保建筑,由于不懂正确的保护、维修技术,均按照一般的城市规划、设计和维修改建的做法,把好东西修坏了。这些做法最大的危害是盲目追求文物古迹的“完整性”和所谓的观瞻需要,忽视了文物古迹的原真性对实物遗存的保护,最终降低了文化遗产的价值。

  “黄仲则故居”的悲剧就是最典型的一例。

  他们把黄仲则故居“硬山造多进式江南民居”修成“四合院式的北方民居”,形制不对了;他们用的材料是红砖、钢筋、混凝土;施工工艺是现代建筑的混凝土浇灌,砌墙头用的是水泥灰浆;而明代原物的“两当轩”船形天花板在复建时居然被当作建筑垃圾扔掉了。这个仿古建筑从真文物被修成假古董,失去了文物本身的原真性,本想冠以“恢复”两字,却恰恰是对古代建筑原真性的抹杀,更是对文化遗产原真性的亵渎。

  今天的常州,虽然还冠以“江苏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但已经基本找不到一块完整的历史文化保护区了。整个城市的气质不可逆转地丧失了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所应具有的文化风韵。作为当年的江南名府,那别具特色的恬静娟秀、古朴淡雅的风骨,只能在岁月留痕的悲哀中成为旧梦!

  拆除的古桥旧迹

  消逝的江南魂魄

  我所知道的常州巷子深、故事长,枕河人家那甜美的梦境被一座座水乡的长桥联系在一起,而如今,那一座座古桥已陆续从新城市的改造蓝图上消失了。“觅渡、觅渡,渡在何处”成了永远的悲歌。

  常州的老桥是这座江南名府的一大风景,每一座桥都有故事。那些上了百岁甚至千年的老桥,甭管它是砖砌还是石垒,有的看上去老态龙钟,面孔龟裂,有的上面除了长出一、二棵小树,还挂满了藤蔓,石缝间弥漫着青苔。桥虽是凝固的,那藤蔓却在水的镜面上随风飘荡,于是桥也就风姿绰约风情万种起来。南来北往的行人踏过桥面时仿佛走进了故事里。桥的名字一般都颇具韵味,能为桥题书的都应是当年的名士大家,那书法除了风雅,更具苍劲。

  我从有关资料上查到,建国初年,仅常州城内就有各类古桥66座之多,充分体现了江南水乡以桥铺路的独特韵味。而今天的常州,那些古老的石桥,不是缺少必要的维护轰然倒塌了,就是在旧城改造中悄然湮灭了。

  觅渡桥当年为跨子城河的单孔石拱桥,始建于明正德八年(1513),常州知府李嵩建造,初名舜宜桥,俗名灭渡桥,后改觅渡桥,民国十年(1921)为便民通行,由拱桥改为平板桥,桥面及栏杆为条石板材,今河桥无存。觅渡桥没有了,桥名现如今只留在一所小学的校名里。

  世丰桥,跨子城河桥,马山埠与小营前之间,北通成全巷,材质为条石平板,桥两端有桥楣,这在江南石拱桥造型中极为罕见。1924年由工商界人士胡世丰先生独资捐建,江南名士钱名山先生书写桥名,潘鸣球、邱汤等书写桥额(楣)。20世纪70年代造人防工程时被拆除。

  水门桥,跨旧城壕,五代十国之一的吴睿帝杨溥天祚二年(956)由刺史徐景迈筑罗城时建造,始称通吴桥,明正统七年(1442)重建,清同治九年(1870)重修,1950年拆除石拱式桥梁,先改建成石块桥台木桁架,后又换成钢管扶手栏杆,2002年拆除造新桥,沿用旧名。

  顾塘桥,又名瑞登桥,跨后河西口在外子城城壕合流处。始建于宋,原苏东坡终老地孙氏馆即在桥东北堍。民国十七年(1928)拆除石拱桥改为条式板桥。通小营前,1951年因填没后河而被拆除。

  文亨桥还算好,这座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的古桥,横跨了大运河,全长49.3米,中跨径11.6米,桥面标高9.93米,南北各有台阶49级,文亨桥北为大码头,是颇负盛名的篦箕巷,明清时代,小街热闹非凡,挑梁宫灯彻夜不熄,每当皓月当空,一轮明月穿过桥洞映入水中,“文亨穿月”、“篦梁灯火”,由此得名。1987年,整治运河拆除旧桥,按原桥调转90度移建到市河与运河的交汇处。

  江南的老屋和石桥的建造格局,在结构上对人甚有启示,黑瓦白墙,从来就是江南鲜明的特征,小桥流水,一向为江南独有的魂魄所在。著名教授阮仪三曾讲过:“人是一种有环境需求的动物。它需要环境是有自己的历史,有记忆,有过去的痕迹。”我们本应该留住的历史,为什么总是要想尽一切办法把它拆毁呢?

  单一的城市风貌

  失语的古城特色

  粗暴的城市改造适应了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但却把许多珍贵的城市遗产、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及其周围的环境损毁了。快速的、粗糙的、新建起来的建筑又把原来富有特色的、蕴含丰富文化内涵的城市风貌全部变成了千篇一律的、简陋的所谓现代新城市。

  早在全国第二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要公布的时候,国务院文件说得非常清楚:要成为国家(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必须要保护好三个方面的东西。第一,保护城市里所留存的历史文物古迹和历史文化遗存;第二,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地段和能够反映城市风貌特色的景观地带;第三,保护历史文化传统,包括反映城市特色的东西,文化、艺术领域里的东西。

  常州做得怎样呢?原来所知道的三个保护区,实际上只有青果巷与前后北岸两块,就这两个宝贝地带,也在城市拆建压力下保护面积不断缩水。如果把这两块合起来也只有10公顷,只占常州老城区的1%,还不到江苏省吴江市同里小镇保护区的1/5,与周边其他兄弟城市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面积完全无法类比。就这样, 我们的文物行政执法部门的老爷们和开发商私人老板们也不放过,今天的前后北岸已被拆得风貌全非,接下来动刀的听说就是青果巷东段沿河地带,也就是从中新桥到琢初桥。青果巷的临水民居,至今还保留着古城内惟一较完整的水巷景观。这里除了名人故居,还残存不少明、清、民国时期的多进式庭院民居、古桥、古戏楼、古巷弄等建筑,深宅大院毗连、流水人家相映,也只有这一段了,如果一旦落在那些“败家子”手中,常州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就真的成泡影了。

  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中国当代古建筑学人第二届“兰亭”叙谈会期间,国家建设部著名城市规划专家、当年已81岁高龄的郑孝燮先生在考察青果巷后,拉着我的手说:“青果巷一定要保护好,这条古街坊不仅出了众多名人,最重要的是许多建筑很有江南水乡的特点。在一个经济高度发达、以轻纺工业举世闻名的古城中,能保存这么多明清时代的古建筑实为可贵。我和罗公(指罗哲文)今天拍了许多照片,这就是我们将来讲话的依据。青果巷的许多民居,最大的特点是:整个建筑配置合理,布局之工、装饰之美、营造之精当属江南古代民居建筑艺术之精品……”郑老对青果巷的评价是科学的,也是有历史依据的。我们一直强调,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民居保护,不等同于文保点。除了建筑的原真性、整体性、可读性和可持续性外,其风貌的保护犹为重要,在修复、更新中应特别注意尽量多保真、少造假,甚至拆真造假的违法行为是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原则相违背的。在延续或重视本地历史风貌的同时,让居住在里面的居民生活质量也相应得到提高。这才是真正为民所思、为民所想,而绝不是像前后北岸那样,为了赶走当地的居民,借整治拆出地块,让房地产的老板们建门面经营房,赶不动的还动用法院强制执行。最近《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的第四小节里明确指出:“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的布局、环境、历史风貌等遭到严重破坏的,应当依法取消其称号,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这些人的胆子也太大了,如果他们心中还有守法的影子,他们也绝不敢在全国大力宣传落实国务院文件精神的热潮中顶风作案。

  古城是沉默的,它不可能起来反抗你,但历史会记下来的。在写这篇文章时,我查阅了《1998年常州年鉴》,我写过的一篇题为《没有历史街区,就不能成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文章也收在其中,在我文章最后的那一部分记录了这样的事件:1996年6月8日下午6时,绿树掩映的古典园林近园——常州宾馆二楼会议室,单士元、罗哲文、郑孝燮、张开济、严星华、郭湖生、周治良、杜仙洲等几十位我国文物建筑界著名的规划、建筑大师和专家学者经4个小时的评议,“国家”级大师们一致支持常州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作为组委会的秘书长,我手捧倡议书,请专家们签上自己的大名。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郑孝燮和同是副主任委员的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的罗哲文先生商量了几句,81岁的郑老庄严地代表全体专家宣布:“此倡议书可作为常州市向江苏省及国务院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国家专家组的终审意见。”那天多少人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在后来申报的岁月中,我们少走了多少弯路!谁也没想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待批中,又一次被我们自己拆掉了,古老的常州城失去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悠悠古运河,空悲泣!

  从未断层的城市文明

  怆然痛心的人为破坏

  我们每一个人,即使是再显赫的人物,和古建筑相比都不过是匆匆过客,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冒着触犯国法的危险,肆意摧毁那些经过了无数岁月才积淀下来的珍贵遗产。这是上对不起祖宗、下对不起子孙的行为!

  据科学考古和史料证实,从春秋战国一直到明清时代,中国古老的都城和一个地区的统治中心,以及一些重要的边防城市都是事先有过周密的规划,然后先做地下供水排水设施,再做地面建筑。在城市功能方面极具文化职能,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类城市,都建有宗祠、寺观、学宫、坛庙,形成城市中最突出的建筑物,这些传统的特色建筑,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

  由于统一的大帝国的产生,古代文化经久不衰,因此城市历史延续绵长,我们的城市从未像欧洲的古城出现过衰落,每座古城均留下了很多不同时代的历史文化层。常州也是一样,这个江南名府在历史上无论在哪个方面,都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之气。为什么走到21世纪的今天,我们非要把祖宗的基业败光呢?

  多年来,共和国的名城保护专家们一直在呼吁,保护历史文化遗存和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保护生态环境一样,是一项政府职责,要付出代价和精力,不能只考虑回报,追求开发商的经济效益。有些领导把保护仅看作开发旅游、改善城市面貌的作用,这就失去了保护的真谛。更可悲的是,把古城区的保护更新当作一般的城市地区,用改造开发的方式,招标投标让开发商大渔其利,把严肃的保护遗产的政府行为变成商业性的运作,这必然导致众多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遭到破坏和损毁。

  在这雄大磅礴的苍凉空间下,我常常自问:作为一个有文化、有人格、有价值的现代人,面对着先祖留下的那些数不清的遗构、杂件、老屋、残碑这些承载过先人思想、精神、生命的遗物,真的找不到丝毫值得你深怀尊严和敬畏的那种精神反思吗?

  悲剧何时已?

  闹剧何时休?

  常州市文管会的负责人,竟然是从一个塑料厂的科长,被领导器重提拔到这一要位,因此,出现这样的拆除闹剧也在情理之中。

  有关常州拆除历史文化街区的闹剧,目前已惊动了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最高专家层,也就是常州有关方面讲的那几位“吃饱了饭没有事干,净找麻烦的老老头”。我说这句话,他们讲对了一半,这几位老先生为了更多地保护劫后余生的祖国历史文化与自然遗产,最爱找那些对祖国历史遗产已经麻木了的不孝子孙们的麻烦,这是真的。如果讲他们吃饱了饭撑得没事干,那可真是天大的笑话,多年来,面对着因现代化狂潮毁灭了的历史文化与自然遗产,已经八、九十岁高龄的大师、专家们不仅仅是大声疾呼,而是用他们铮铮铁骨与那些无知和浅薄斗争到底,他们是真正的国宝卫士,用社会的良知奠定了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石。

  最近获悉,江苏省文物和建设部门的有关人员对常州的前后北岸开发一事,向省里的主要领导作了汇报。“前后北岸拆的都是违章建筑”,如果这话真是出于这些部门的大员们之口,这可不是一般问题了,前后北岸的拆迁现场还在,受到严重损害的古建筑也还在,如果真是拆了那么一大块违章建筑,倒应该给常州的开发商和有关部门嘉奖了!但果真是这样么?原来住在那里的数代人民都是住的违章建筑么?(因我未看到省有关部门给主要领导的汇报材料,对此不作评论)我相信江苏省的建设部门和文物行政的主管部门的领导,还不至于敢欺侮民众、欺侮领导、欺侮专家到这种地步。

  谁都不希望这出闹剧再演下去,古城已经不起这样的打击了。在这里我想告诫常州的各级领导同志,我们要善待那些向我们的政府提出不同意见的普通百姓,敢于正视我们的一些缺点、不足,正视对我们的政府充满信心的勇者。“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句话我们过去一直对别人说,今天不妨也应该对自己说说。请记住吧《苏州旧街巷》中的这几句话吧,“自20世纪50年代,特别是近10年来,我们可爱的古城在建设中曾经毁掉了多少人类文明的瑰宝,今后,这样的悲剧应该永远地杜绝。否则,所谓的政绩功劳簿,其实也就是历史的耻辱柱。”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收藏 推荐 打印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