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博物馆
圆明园
五年内,本市百处区级文物建筑将进行重点抢修。昨(21号)天发布的《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划》描绘了未来北京的文物保护蓝图。
记者了解到,在“十一五”期间,北京市文物局重点要全面落实“人文奥运”文物保护计划提出的整治“两线”景观、恢复“五区”风貌、重现京郊“六景”(西郊风景名胜区、北京段长城风景保护区、帝王陵寝保护区、京东运河文化带、宛平 史迹保护区和京西寺庙景区)的目标。完成皇城景区、什刹海风貌区、国子监古建筑群游览区、琉璃厂传统文化商业区等文物建筑修缮工程。
同时,北京文博事业“十一五”规划还要求,北京要创建古玩艺术品拍卖交易中心。
■整治“两线”景观■恢复“五区”风貌■重现京郊“六景”
“从今年起至未来五年内,北京市文物局将对不少于100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建筑进行重点抢修。”这是昨天发布的《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划》中的一项内容,由北京市文物局、市发改委联合公布的这一规划是北京市文博事业未来五年发展的一个纲领性文件,它对北京文物古迹的保护、博物馆事业的建设、文物市场的管理等工作进行了指导。
整体保护历史文化名城
以旧城和历史文化保护区为中心,保持传统风貌特色,制定故宫及其缓冲区的专项保护规定
“十一五”期间,北京市文博事业将重点发展九大任务,其中一项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北京市将严格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使北京历史文化名城得到整体保护。同时以旧城和历史文化保护区为中心,保持传统风貌特色,制定故宫及其缓冲区的专项保护规定。在坚持“原址保护”原则的基础上,将依法制定《北京市具有保护价值建筑的认定暂行标准和程序》,提出一批具有保护价值的建筑、城市景观线、对景建筑名单报请市政府公布。
“十一五”期间还将完成御河、三眼井、白塔寺、大栅栏、鲜鱼口等历史街区整治试点项目。”北京市文物局局长孔繁峙介绍说,北京将按照专家建议和政府决策,合理区分危房和旧房,逐步改造危房,消除安全隐患,改善胡同、四合院内的基础设施,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对形制较好、可成片保护的胡同、四合院要进行整体保护。
而且,要上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布第八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使“十一五”期间北京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数量达到350处。
重点抢修100处文物
整治“两线”景观、恢复“五区”风貌、重现京郊“六景”
“加强文物建筑的抢险修缮,重视对优秀近现代建筑的保护和合理利用。”记者了解到,在“十一五”期间,北京市文物局要完成《北京市文物建筑修缮中长期计划》,落实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百处文物建筑的修复。重点是全面落实“人文奥运”文物保护计划提出的整治“两线”景观、恢复“五区”风貌、重现京郊“六景”的目标。完成皇城景区、什刹海风貌区、国子监古建筑群游览区、琉璃厂传统文化商业区、古城垣景区以及京西风景名胜区、北京段长城风景保护区、帝王陵寝保护区的文物建筑修缮工程。
同时要配合各区县政府对不少于100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建筑进行重点抢修,继续加强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维修。基本完成十三陵、天坛、故宫、颐和园主要文物建筑修缮与周边环境的整治。加大对北京段长城的抢险维修,完成怀柔、密云等重点地段长城的修缮。
而且,还要高质量地完成奥运场馆工程建设、南水北调工程北京段沿线的考古工作。配合房山区政府力争完成琉璃河黄土坡村的搬迁工作,落实琉璃河遗址墓葬区、城址区的清理发掘工作。
此外,还要完成东胡林遗址、琉璃河遗址、金陵遗址、圆明园遗址、石景山金代壁画墓等考古发掘、科研项目的研究成果和专题报告。
新闻背景
北京博物馆家底
“十五”期间,北京博物馆的数量以每年2到4座的速度递增。到2005年年底,全市登记注册博物馆达到130座,馆藏文物323.8万件(套)。2005年当年举办固定展览206项,临时展览437项,接待观众2923.7万人次,成为北京旅游业的支柱之一。
博物馆将与城市性质匹配
推进国家博物馆改建、中国科技馆三期工程、中国农业博物馆扩建、北京美术馆、周口店遗址博物馆等重点建设项目
“提高博物馆保管、研究、展示和服务水平,改善博物馆基础设施条件,使北京地区博物馆整体水平位于全国前列,建立与首都北京作为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化国际都市的城市性质和特色相匹配的博物馆体系。”这是对于北京市博物馆建设的新要求。
据悉,北京市博物馆建设今后将整合北京地区博物馆存量优势,发挥博物馆宣传、教育的社会功能和在精神文明建设、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北京悠久历史文化教育中的基地作用,同时实现将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观赏性、趣味性、参与性相结合。
记者了解到,在“十一五”期间,北京市文物局重点要全面落实“人文奥运”文物保护计划提出的整治“两线”景观、恢复“五区”风貌、重现京郊“六景”(西郊风景名胜区、北京段长城风景保护区、帝王陵寝保护区、京东运河文化带、宛平 史迹保护区和京西寺庙景区)的目标。完成皇城景区、什刹海风貌区、国子监古建筑群游览区、琉璃厂传统文化商业区等文物建筑修缮工程。
同时,北京文博事业“十一五”规划还要求,北京要创建古玩艺术品拍卖交易中心。
■整治“两线”景观■恢复“五区”风貌■重现京郊“六景”
“从今年起至未来五年内,北京市文物局将对不少于100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建筑进行重点抢修。”这是昨天发布的《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划》中的一项内容,由北京市文物局、市发改委联合公布的这一规划是北京市文博事业未来五年发展的一个纲领性文件,它对北京文物古迹的保护、博物馆事业的建设、文物市场的管理等工作进行了指导。
整体保护历史文化名城
以旧城和历史文化保护区为中心,保持传统风貌特色,制定故宫及其缓冲区的专项保护规定
“十一五”期间,北京市文博事业将重点发展九大任务,其中一项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北京市将严格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使北京历史文化名城得到整体保护。同时以旧城和历史文化保护区为中心,保持传统风貌特色,制定故宫及其缓冲区的专项保护规定。在坚持“原址保护”原则的基础上,将依法制定《北京市具有保护价值建筑的认定暂行标准和程序》,提出一批具有保护价值的建筑、城市景观线、对景建筑名单报请市政府公布。
“十一五”期间还将完成御河、三眼井、白塔寺、大栅栏、鲜鱼口等历史街区整治试点项目。”北京市文物局局长孔繁峙介绍说,北京将按照专家建议和政府决策,合理区分危房和旧房,逐步改造危房,消除安全隐患,改善胡同、四合院内的基础设施,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对形制较好、可成片保护的胡同、四合院要进行整体保护。
而且,要上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布第八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使“十一五”期间北京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数量达到350处。
重点抢修100处文物
整治“两线”景观、恢复“五区”风貌、重现京郊“六景”
“加强文物建筑的抢险修缮,重视对优秀近现代建筑的保护和合理利用。”记者了解到,在“十一五”期间,北京市文物局要完成《北京市文物建筑修缮中长期计划》,落实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百处文物建筑的修复。重点是全面落实“人文奥运”文物保护计划提出的整治“两线”景观、恢复“五区”风貌、重现京郊“六景”的目标。完成皇城景区、什刹海风貌区、国子监古建筑群游览区、琉璃厂传统文化商业区、古城垣景区以及京西风景名胜区、北京段长城风景保护区、帝王陵寝保护区的文物建筑修缮工程。
同时要配合各区县政府对不少于100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建筑进行重点抢修,继续加强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维修。基本完成十三陵、天坛、故宫、颐和园主要文物建筑修缮与周边环境的整治。加大对北京段长城的抢险维修,完成怀柔、密云等重点地段长城的修缮。
而且,还要高质量地完成奥运场馆工程建设、南水北调工程北京段沿线的考古工作。配合房山区政府力争完成琉璃河黄土坡村的搬迁工作,落实琉璃河遗址墓葬区、城址区的清理发掘工作。
此外,还要完成东胡林遗址、琉璃河遗址、金陵遗址、圆明园遗址、石景山金代壁画墓等考古发掘、科研项目的研究成果和专题报告。
新闻背景
北京博物馆家底
“十五”期间,北京博物馆的数量以每年2到4座的速度递增。到2005年年底,全市登记注册博物馆达到130座,馆藏文物323.8万件(套)。2005年当年举办固定展览206项,临时展览437项,接待观众2923.7万人次,成为北京旅游业的支柱之一。
博物馆将与城市性质匹配
推进国家博物馆改建、中国科技馆三期工程、中国农业博物馆扩建、北京美术馆、周口店遗址博物馆等重点建设项目
“提高博物馆保管、研究、展示和服务水平,改善博物馆基础设施条件,使北京地区博物馆整体水平位于全国前列,建立与首都北京作为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化国际都市的城市性质和特色相匹配的博物馆体系。”这是对于北京市博物馆建设的新要求。
据悉,北京市博物馆建设今后将整合北京地区博物馆存量优势,发挥博物馆宣传、教育的社会功能和在精神文明建设、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北京悠久历史文化教育中的基地作用,同时实现将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观赏性、趣味性、参与性相结合。
- 0
- 顶一下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