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德雪山
十月十三日,龚建平按计划离开四川黑水县翻越红军长征途中经过的第四座雪山——昌德雪山(海拔4283米)和第五座雪山——打古雪山(海拔4752米)。在翻山的过程中,龚建平和陶君民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路上泥石流、滑坡是常见的,在昌德雪山,龚建平一行曾经在原始森林中多次迷路,几度自认陷身林海;在山间小木屋,龚建平夜间被飞雪冻醒,屋外已是晶莹世界;在打古雪山,他们 遭遇到了现代冰川。带着一路的惊险和满身疲惫经过毛儿盖,辗转到达松潘县。在长征日记中,龚建平用自己真挚的笔触记录下他在和亲朋失去联系的六天六夜中的点点滴滴。
10月12日
由于红军长征在这里增加四方面军的队伍,进军路线不够清楚,我们向一些年长的老乡打听红军长征的情况,可惜现在了解这些情况的人很少了。黑水县委宣传部的蒲英主任为我们介绍了三打古村的书记,让我们到三打古村找他,并借给我们县志参阅。黑水县并不大,两条马路,单行线,但这里民风淳朴,热情好客。已翻过三座雪山,对前面的路程大致有底,夹金山是上山路在修,但下山的路可骑车,梦笔雪山是上下的公路都不错,长板山是上下都有小路,但下山不能骑车。
10月13日
上午离开黑水县前,我们去烈士陵园凭吊,一九三五年至一九三六年,中国工农红军与国民党反动武装和地方武装进行了八十余次大小战斗,与疾病(脑炎就死了二千名指战员)、饥饿、寒冷斗争,在黑水境内牺牲的人数达万名!想到这些,现在仍震惊、难过。傍晚到三打古村,找到村书记若玛多,他说,曾经有重走长征路的好像都不走昌德山。我心里觉得不踏实,一直看资料至凌晨1点,还是决定爬昌德雪山。
10月14日
早晨,由书记家邻居当向导(52岁),返回30公里(乘摩托车)翻越昌德山。上山正是11:20分,这时向导自己不太有把握,去寨子里找人问路。于是我决定再找一个向导,年轻人,挺麻利。穿过一片草地,来到一片森林,年轻人介绍说这里红军曾遭藏兵阻击,这让红军牺牲了不少人。穿过森林,我们进入了雾海之中,不断地向上攀,因为今天出发(上山)迟了些,终于见到山梁了。回头一看,啊!我不由得惊叹出声,下面的云海、雪山、蓝天、阳光,映照得奇妙无比。我抓紧时间拍了几张照片,连忙心情激动地展示五星红旗。16:20我们准备下山,老向导认为自己完全认得路了,年青的向导为我们大致指了路就返回去了。但就是这片看上去美得醉人的云海,惹得我们好大的麻烦,下山进入森林后,我们找不到出路了,森林里弥漫着雨滴,更有积雪。钻呀钻,天渐渐暗下来了,气温下降了(与有太阳时至少降了10度),我们手脚冻得冰凉,虽然背包里有衣服,顾不上了,只想能钻出黑压压的森林。我穿的是紧身裤,连大腿上都扎满了刺,有五分之一的时间,几乎伏地而行。老向导愧疚地说:“我不要你们的工钱了。”我安慰他说:“工资一定要给你的,再找找。”最后我们退上山去,找到一道山梁,找到了一条路,好景不长,沿着隐约的路走了一段,又不见路了。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我拿出指南针看了看,判断转错了90度。因为这山平时只有放牧人走,不成路。按照我的判断,我们先定了方向,然后向下摸索,不行又回到原地再找路。这样来回折腾了三次,终于摸到了山下,天下着小雨,但我们紧张得冷、饿都没有感觉了,终于在晚上10点回到了住处。到了山下,我问老向导:“你最近爬昌德雪山是什么时候?”他说,24年前!惊得我倒抽一口冷气。
10月15日
翻第五座打古山,我们吸取了教训,让书记的弟弟当向导,他今年就曾走过这路,有绝对把握。上午扎西东主把马找来,下午我们就进山了。开始我们估计走三个半小时,结果不到三小时,我们就到了牧场,那里他们有个小木屋,这是我们晚上的中转站。牧场上还有两名牧民,他们热情地送来水、粘粑,晚上,我们烤着火、吃着粘粑,聊着家常,颇感温馨。夜里起风,并开始下雪,小木屋四面漏风,气温下降,我们带的睡袋是室内型的,这个“凉亭”可就惨了,整个晚上几乎没睡着过一小时,凌晨1点半,我找出了两件衣服裹在身上,才感觉稍好一些。
10月16日
一早起来,外面一片冰雪世界,我们用雪擦了把脸,吃了点粘粑。9:00就出发了,没走多久,脚就被进入鞋子的雪冻得发痛。不过也好,能感觉到痛,估计脚没有问题。我们这次的向导身体挺捧,但他没有估计到这场雪,眼镜未带,我和陶君民就拿着自己的眼镜三个人轮流戴,另外的一个在没有眼镜的时候用条布带将就蒙着。路不太陡,经过牧民的牧场,我们在12:30到了山梁,这里来一片云就飘雪,但这晶莹剔透的世界给人的感觉是身上一片寒冷,而心里却是心旷神怡……下山一侧是北坡,积雪没过了膝,马只能一顿一顿地走。本来这条路总的讲坡并不陡,但这北坡的路是石块加泥浆,人在上面都是一跳一跳,马儿更是经常打滑。下午6点,我们到了血洛村,这里已经是松潘县的地界了,我们终于走完了红军长征经过的五座雪山!
来源:钱江晚报
10月12日
由于红军长征在这里增加四方面军的队伍,进军路线不够清楚,我们向一些年长的老乡打听红军长征的情况,可惜现在了解这些情况的人很少了。黑水县委宣传部的蒲英主任为我们介绍了三打古村的书记,让我们到三打古村找他,并借给我们县志参阅。黑水县并不大,两条马路,单行线,但这里民风淳朴,热情好客。已翻过三座雪山,对前面的路程大致有底,夹金山是上山路在修,但下山的路可骑车,梦笔雪山是上下的公路都不错,长板山是上下都有小路,但下山不能骑车。
10月13日
上午离开黑水县前,我们去烈士陵园凭吊,一九三五年至一九三六年,中国工农红军与国民党反动武装和地方武装进行了八十余次大小战斗,与疾病(脑炎就死了二千名指战员)、饥饿、寒冷斗争,在黑水境内牺牲的人数达万名!想到这些,现在仍震惊、难过。傍晚到三打古村,找到村书记若玛多,他说,曾经有重走长征路的好像都不走昌德山。我心里觉得不踏实,一直看资料至凌晨1点,还是决定爬昌德雪山。
10月14日
早晨,由书记家邻居当向导(52岁),返回30公里(乘摩托车)翻越昌德山。上山正是11:20分,这时向导自己不太有把握,去寨子里找人问路。于是我决定再找一个向导,年轻人,挺麻利。穿过一片草地,来到一片森林,年轻人介绍说这里红军曾遭藏兵阻击,这让红军牺牲了不少人。穿过森林,我们进入了雾海之中,不断地向上攀,因为今天出发(上山)迟了些,终于见到山梁了。回头一看,啊!我不由得惊叹出声,下面的云海、雪山、蓝天、阳光,映照得奇妙无比。我抓紧时间拍了几张照片,连忙心情激动地展示五星红旗。16:20我们准备下山,老向导认为自己完全认得路了,年青的向导为我们大致指了路就返回去了。但就是这片看上去美得醉人的云海,惹得我们好大的麻烦,下山进入森林后,我们找不到出路了,森林里弥漫着雨滴,更有积雪。钻呀钻,天渐渐暗下来了,气温下降了(与有太阳时至少降了10度),我们手脚冻得冰凉,虽然背包里有衣服,顾不上了,只想能钻出黑压压的森林。我穿的是紧身裤,连大腿上都扎满了刺,有五分之一的时间,几乎伏地而行。老向导愧疚地说:“我不要你们的工钱了。”我安慰他说:“工资一定要给你的,再找找。”最后我们退上山去,找到一道山梁,找到了一条路,好景不长,沿着隐约的路走了一段,又不见路了。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我拿出指南针看了看,判断转错了90度。因为这山平时只有放牧人走,不成路。按照我的判断,我们先定了方向,然后向下摸索,不行又回到原地再找路。这样来回折腾了三次,终于摸到了山下,天下着小雨,但我们紧张得冷、饿都没有感觉了,终于在晚上10点回到了住处。到了山下,我问老向导:“你最近爬昌德雪山是什么时候?”他说,24年前!惊得我倒抽一口冷气。
10月15日
翻第五座打古山,我们吸取了教训,让书记的弟弟当向导,他今年就曾走过这路,有绝对把握。上午扎西东主把马找来,下午我们就进山了。开始我们估计走三个半小时,结果不到三小时,我们就到了牧场,那里他们有个小木屋,这是我们晚上的中转站。牧场上还有两名牧民,他们热情地送来水、粘粑,晚上,我们烤着火、吃着粘粑,聊着家常,颇感温馨。夜里起风,并开始下雪,小木屋四面漏风,气温下降,我们带的睡袋是室内型的,这个“凉亭”可就惨了,整个晚上几乎没睡着过一小时,凌晨1点半,我找出了两件衣服裹在身上,才感觉稍好一些。
10月16日
一早起来,外面一片冰雪世界,我们用雪擦了把脸,吃了点粘粑。9:00就出发了,没走多久,脚就被进入鞋子的雪冻得发痛。不过也好,能感觉到痛,估计脚没有问题。我们这次的向导身体挺捧,但他没有估计到这场雪,眼镜未带,我和陶君民就拿着自己的眼镜三个人轮流戴,另外的一个在没有眼镜的时候用条布带将就蒙着。路不太陡,经过牧民的牧场,我们在12:30到了山梁,这里来一片云就飘雪,但这晶莹剔透的世界给人的感觉是身上一片寒冷,而心里却是心旷神怡……下山一侧是北坡,积雪没过了膝,马只能一顿一顿地走。本来这条路总的讲坡并不陡,但这北坡的路是石块加泥浆,人在上面都是一跳一跳,马儿更是经常打滑。下午6点,我们到了血洛村,这里已经是松潘县的地界了,我们终于走完了红军长征经过的五座雪山!
来源:钱江晚报
- 0
- 顶一下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