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非洲部落:声名赫赫的马赛人(图)

[日期:2007-06-01] 来源:国际在线  作者: [字体: ]
马赛人_非洲部落:声名赫赫的马赛人(图)_乐途旅游网

马赛人

马赛人_非洲部落:声名赫赫的马赛人(图)_乐途旅游网

马赛人

马赛人_非洲部落:声名赫赫的马赛人(图)_乐途旅游网

马赛人

  从肯尼亚首都内罗毕驱车向南行驶170公里,便可到达肯、坦边境小镇纳曼加。这里地处两国交界的要冲,恰好位于安博塞利与塞伦盖蒂两个野生动物保护地带的中央,是东非马赛人生息繁衍的重要枢纽地带。小镇倚山而建,一条山口通道连接着两个非洲兄弟国家,也连接着边界两侧的马赛人。每当我的车途经此地,总有许多身着民族服饰的马赛族妇女堵着车门兜售她们制作的各种小工艺品,有时跟着车追 过边界,海关人员亦不阻拦。马赛族男女可以自由来往于两国之间,无需护照和签证。

  据传,马赛人的祖先是埃塞俄比亚高原上的哈米特人,18世纪赶着牛群迁徙南下寻找水草,一支进入肯尼亚北部形成现在的土尔卡纳族,另一支进入乌干达形成卡拉莫加人,还有一支进入肯、坦边境,这就是今天的马赛人。他们高挑的身材、棕黑的肤色、狭长的脸庞、宽大的鼻头和宽阔厚实的嘴巴都带有明显的埃塞高原黑人的特征。不知什么原因,他们的双眼看人视物总显得离离即即,微微有点像人们常说的“对眼”。

  马赛男人一律着枣红色带黑条格的“术卡”,即所谓“身披两块布”:一块围在腰间,另一块斜搭在肩上。据说早先他们是用白山羊皮涂上红色土作披挂,部族首领的长披肩豹皮衣裳十分讲究,以后棉布的传入使他们变得轻松。曾听人说他们不穿裤子,对此我曾半信半疑,但一次去安博塞利途中问路时我得到了证实,当时那“红衣少年”跑了几步,飘动的围裙把一切暴露无遗。据一位马赛朋友解释,穿红是为了吓走野兽,因为部族男人终日在野生动物出没的热带草原放牧,常有野兽袭击。兽怕“火”,以“红”代“火”自有其道理,更兼手持梭标、腰插尖刀,驱兽防身当无忧矣。一般说他们从不主动击杀野兽,更不食用野生动物的肉,甚至连鱼都不吃,这来自于这个部族的森林崇拜。

  马赛妇女衣著追求色泽鲜艳,在贴身裙装外部披一件长斗篷,项颈部戴一圆形彩色披肩,腰间系一条“坎噶”,看去倒也蛮飘逸。据当地人讲,在早些年,她们是以染色的剑麻穗头帘缠在腰间遮羞,上身搭一块用麻绳编织的“术卡”,如今这些只能在舞蹈里出现,倘若民间还有也只能是纪念品了。马赛妇女通常在头部挂一圈白色珠饰,而眉心处那枚彩色装饰坠儿颇为显眼,更令人眼花缭乱的是戴在她们的颈、臂和小腿部的彩色珠链(草珠、玻璃珠、塑料珠)及铁环铜环,这些饰品随着结婚年头的增加不断加码,而且戴上就不准摘除,昼夜与之为伴,最后可重达十四五公斤。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她们的耳朵。

  马赛女孩出生后就扎耳眼儿,塞上一个小饰物,随着人的长大不断用木塞扩充洞孔,附之于牛油软化耳轮加强可塑性,并陆续加大饰物重量使耳廓越拉越长,直到两耳垂肩。据我观察,马赛男女外部装束的共同点有三项:一是出门多带经长期抚摸而变得十分光滑的圆木棍或标枪,即使在大城市乃至首都大街上招摇过市也没人过问,这是政府的特许,其他任何部族均无此特权;二是大都把耳廓孔洞拉得很大很长,穿过一个拳头绰绰有余;三是出生后都要拔掉两颗下牙,既为美观,又为生病痉挛时灌药方便。

  马赛族是一个落后的半游牧部族,民风民俗独特,同时也保留得相对完整,因此而声名远扬,所以,为了满足外国人的猎奇心理和他们了解马赛人的渴望,在东非各大型野生动物保护区和国家公园,游客大都能看到身穿民族服装的马赛人走来走去,时刻准备为客人提供咨询服务。

  早就听说马赛人能歌善舞,但上面提到的敲鼓算不算舞蹈?或许算,或许不算,或许介乎于两者之间。所以我一直想看到具有代表性的马赛舞蹈,机会终于来了!在坦桑尼亚举行世纪登山活动仪式时,我看到一群服装鲜艳的马赛男女来到现场,心想这回可大饱眼福了。当时几个马赛青年在场地上不断嘣嘣地往高处跳,好像是在做准备活动,那些妇女也调着嗓门似乎在做最后的演出练习。但仪式结束了他们也跟着去也。当时我挺纳闷,心想:“这是组织的什么活动,怎么不表演就稀里糊涂结束了!”后来在内罗毕博马斯民间歌舞厅看马赛人跳舞时才知道:这种“旱地拔葱”就是马赛人最具代表性的舞蹈形式。这种舞蹈没有伴奏,女青年面对面站成两排边唱歌边用手部做些动作,头部一扬一扬地把脖子上的彩色项圈掀动起来向男青年展示风姿脉脉传情,而男青年则“分期分批”地或一或二走出来在场地中间来几个“旱地拔葱”,然后走向女青年用头部小辫子扑打一下她们的脸庞,这大概是表现男女青年之间求爱方式。那些头两侧毛发剃光、中间蓄留小辫子的青年在马赛族的现实生活中叫做“毛兰”,类似勇士的意思。

  一般说来,马赛男青年15岁行割礼后就意味着进入成年,必须参加“毛兰”队接受搏击训练。他们抡着木棍对打,而且是真打实干,退让或叫疼都被看作“孬种”,其他人还会一哄而上揍他个人仰马翻。“毛兰”是部族人畜的保卫者,按年龄段编队,各“毛兰”队的首领大都是高大英武、体格健壮的小伙子,通过斗牛产生,他们在部落中有相当的发言权,是部落头领的候选人,每个青年男子大约35岁左右才可退出“毛兰”队。尽管如此,他们从来不主动惹事,如果别人有意捅了他们的马蜂窝,那也够喝一壶的。

  马赛人有“指腹为婚”的传统,父母可以为儿女包办婚姻,男青年也可直接向女孩父母求婚。过去有人说马赛男青年向姑娘求婚要杀掉一头狮子,这话不大可信,就是野生动物最昌盛的时代也未必有那么多狮子可杀,更确切、更流行的方式是通过斗牛显示其勇武从而博得女孩及其父母的欢心。当然定婚需用牛做聘礼。牛是财富的象征,拥有的牛越多,娶的妻子也就越多。马赛人仍实行一夫多妻制,但男人拒绝向生人透露家妻的数量,认为这会带来厄运。

  随着时代的变迁,马赛人的思想也在变化,部族成员结构一直在分化,坦桑尼亚北部阿鲁沙一带的马赛人已部分从放牧转向农耕,另一批人离开草原进入城市成为“打工族”,更有一些受过教育的人进入国家部门担任要职,坦桑尼亚前总理索科伊内、现任肯尼亚副总统洒伊托蒂(半个马赛人)以及若干部长议员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由此可见,马赛人的聪明才智并不亚于其他部族,关键在于教育,唯此才能改变他们总体上的半原始状态。这一点被马赛族大酋长恩图图看得一清二楚。

  这位大酋长现已年逾八旬,有10个妻子、70个子女,年轻时当过“毛兰”,曾因赤手空拳击毙雄狮而名声大振,并被推举为部族首领。他认为他一生最大的功绩就是强迫马赛人把子女送进学校念书。为了表彰他为马赛人开化与进步所作的贡献,肯尼亚总统莫伊亲自签署了政府嘉奖令,并到他家里作客。在一次采访中,大酋长对记者说:“时代变了风俗也要变,马赛人不能永远当‘毛兰’!”可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古老的马赛族势将以迥然不同的面貌展露于世,文人墨客将会从全新的视角为其写下新的一笔。

  马赛部落:高贵的“野蛮人”

  世界真奇妙 马赛人以拔门牙为美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收藏 推荐 打印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