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长途骑行中的刹车和摔车

[日期:2007-06-01] 来源:转自论坛  作者: [字体: ]
  2、防止抱死。

  现在来解释防止抱死,这一点也很重要。因为车轮抱死的时候自行车就很难控制了,怎样可以防止抱死呢?首先列出只是车轮抱死的因素:

  A、制动技术(人) B、车圈 C、闸皮

  制动的时候应采用点刹的方法进行有效制动,点刹意思是刹车后立即放开再刹,观察一下汽车的防抱死系统(ABS)就明白了,这样上车可以缩短制动距离也可以防止抱死,这是需要 多骑车,多练习。一句话:点刹不是一下一下搂闸把儿的形而上学,应该在小力度范围内瞬间(1秒内)完成。

  车圈会有特殊涂层的在干燥时适度减少摩擦力,当下雨天的时候会比别的车圈有更大的摩擦力来保证安全。闸皮是对橡胶的要求,要硬但是要有韧性(弹力),应可以保证在制动是产生的热量对它的影响小,有韧性是保证人使用的时候舒适。

  3、雨天防止制动失效。

  经常骑行的人都知道,骑车出去肯定会遇到雨天,尤其是雨天下山,都会感觉到制动距离明显增加,这无疑增加了危险系数,而且在制动过程中闸皮夹杂杂物与车圈摩擦,对车圈、闸皮都是有一定的损害和影响。我也有过,一幅专为陶瓷全应用的V刹闸皮在雨天下山一次性报废的经历。所以,雨天制动切忌要流出距离、估量距离,30k速度时最少比平时提前15米进入刹车状态。而且,知秋在此保留个人意见:雨天制动、前后闸最好同时进行,如来真不及,我宁可前刹早于后刹,因为湿滑天气里侧滑的几率更高,后轮翻滚的危险性也更大。

  二、闸皮与车圈的距离。

  据《单车志》上所写:公路和山地的刹车(Shimano),油刹除外,都是1mm,这个距离完全足以在车圈够平够圆的情况下保证没有拉磨。这是确定间隙值的基本出发点,它和手柄的运动距离一同来作为刹车系统的设计基础。不过我个人喜好是有一定区别,喜欢将间隙保留在0.7 mm左右。

  因为知秋觉得在刹车的一瞬间,手指力量是由强到弱的;而且从力学角度上讲,开始刹车时的力臂更长些,有利于阻力的增加。——但是知秋的喜好不仅集中在最佳化参数的附近,而且在必须建立在良好的车圈形状基础上,较不平或容易隆的车圈不适合“窄间隙闸皮设置”。请朋友们根据自己的车辆、刹车用力习惯量身调试。

  另外,车圈不平的话适当放大间隙,在泥泞条件下为了减少沙土堆积要适当放大间隙。人体工程学原理阐述间隙调整的结果:最好是使手指最有力的时候闸皮在车圈上压紧。这个时候第二指节基本呈直角,感觉能用得上力气。

  三、如何‘潇洒’摔车

  案例一:知秋二环横卧

  “为什么倒霉的总是我。喝了瓶啤酒之后一般我习惯骑得很快,在二环边还算宽敞的辅道飞驰。突然,一辆电动三轮从左边桥下空档里横穿过来,我本能的前后一起捏刹,无奈速度太快又来了一个前空翻,这已经是今年第二个了。在背摔得七荤八素时,又被边上一同跌倒的mm坐到了后脑......挥拳张口欲骂,可一看骑电动车老者年近六旬、满脸歉意,顿时生生止住,带伤回家。”

  案例二:小刀耍摔飞包

  “初玩车时年轻气盛,骑得飞快。终于又一次,一个冬天晚上8点多,在一条几乎没有路灯的路上,速度估计在30-35km/h,因为这条路很熟悉,所以骑得有点快,速度估计在30-35km/h。忘记前面有一个坑,直接就飞了出去,当时反应还挺快,右肩着地,头受到惯性碰在地上,还好穿的棉衣,身上一点事也没有。当时好多的大叔大妈在遛弯,很多人在看我,赶快爬起来,车找不到了。往前一看,在自己前面大约7-8米处,也不知道车怎么自己跑到前面去的。扶起车来,飞身上车,闪人。开始以为车没事,变速时发现左侧的变速拨杆断了,也不知道怎么摔得。从那以后才买了头盔。

  案例三:jacky险象环生

  “昨天从一辆停在路边的车边上过,那车突然开了左边的门,吓我这一跳,我赶紧一躲,差一点就没躲开,要不非车毁人亡不可,当时速度35。以后上班骑我那破SPEED,嘿嘿,周未去郊区再骑好车,京顺路挺棒,估计闭着眼睛骑一会也不会撞上什么东西。上周去了趟密云,190公里。感觉比市里好多了,不用跟那些车着急。

  1、避让经验

  前面三个反面教材说明了,大部分时候行人和车辆往往是造成交通事故的根本原因。

  各位车友,骑自行车真的很危险,有来自你自已技术的因素,也有来自复杂的外界的因素,所以安全措施一定要做足。我宁愿内道摔交也不愿外道避让,因为外道很可能迎面有汽车驶过来,更可怕的是后面有车(汽车一般是往外道避让,因为内道有行人,驾驶员不会冒险撞人),到时候就不是摔交了,而是有生命危险!不怕一万,只怕万

  一,大家骑车时最好必开外道(包括超车),特别是直行时,在不明身后情况,前面有人时,情愿被迫跌倒也不要外道避让!

  如果从外道避让的话,快车道上的车子很可能避让不及撞上你!就像,如果你是驾驶员,道德心促使你避让穿马路者(我也会的,不然会撞死人),但后果常常是两车迎面相撞。想要安全还是得预见性减速以及有意识警惕乱走的车和人。要真是被逼到紧急制动,就只能看你克服紧张保持清醒的能力了。

  2、刹车测试分析

  我在一次作刹车试验时翻过。按照从低速到高速(相对高速)的顺序,迅速收紧前刹。低速当然没问题,再快些时,后轮会略微抬起。最后就是整个的向前滚翻。因为有准备,所以人车平安。

  需要提到的是:

  ①、发生“向前滚翻”现象的临界速度受其他条件影响很大。

  比如身体的姿态。当身体中心靠前,特别是立姿时,速度10km/h就可以翻。如果使用比较“软”,preload又较小的前叉更容易翻。当使用类似DH的那种姿势时,一直没翻。因为后来速度较快,危险性较大,没有在大于30的速度翻。

  ②、使用避震前叉容易翻。刚叉不容易翻。

  ③、同轮胎情况关系不大。包括粗细和纹路轮胎种类。因为使用前刹,在路面干燥的情况下,很少滑动。

  ④、在湿滑路面几乎不可能“前翻”,但极易侧摔。

  3、到底如何摔车

  归根到底,如何摔车?其实主要取决于你自身的清醒反映度。最简单一句话:用最宽阔、最结实的部位接触地面、碰撞障碍物。

  大家肯定看过马术表演或者骑马角逐的电影。那里的骑士落地的一瞬间都时用后背着地的,因为后背最宽、压强最小,承接你身体的重量也是佳的缓冲。而我们现实中呢!全都是下意识的用手掌、膝盖着地。天哪,那些最脆弱的骨节经不起任何冲撞,轻者扭伤、重者骨折。而且这些关节平日用处太多,非常不好调养,一次看似不大的事故很可能断送了你今后骑行的生涯。所以,知秋在这里希望爱好骑行的朋友们花一点儿时间,找个软地方练一练侧翻和泻力滚动。就算做不到后背着地,起码也能灵活的运用肩膀、臀部外侧的减缓摔车的动能。

  其次,自行车和滑雪不一样。滑雪教练所云的“摔倒时放松身体,任凭身体向前滑行”这一套千万别用在下坡转弯时的摔车上。经验得出,急弯下坡如果不提前制动,很可能造成紧急刹车。此时的摔车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撞向山体岩壁。没得说,只要身体接触石壁,必然牺牲三根肋骨。更严重者,胸腔变形,躯干骨骼将内脏挤压刺戳。第二种、横飞向山崖。就北京山势而言,跌落的可能性不大,但滑坠可能发生。假设你乱抓乱揪,通过灌木荆棘制动成功,那是不幸中的万幸。但大多数情况是直接滑到下层山体或者撞向当前路边的障碍石墩、水泥墙。去年小叶姑娘的惨剧让每一位骑行者心痛,当同时也告诫我们一旦在下坡弯道发生摔车:一定要将自行车推向前面,让单车为你阻挡一切可能撞倒的物体。毕竟它是金属,单车的缓冲也许会从死亡线中救你一命。

  四、坏天气骑行

  外出骑行遇到强风、暴雨、大雾、泥泞潮湿的坏天气是不可预测的事。虽然北京强对流天气一年中不多,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绿野轻骑兵的破天骑行经验几乎很少。如何应付坏天气顺利回城是每个骑行者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下面介绍经验一二:

  1.车胎气不可太足,将气放至平时充气量的2/3为好,增加车轮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可以防止打滑;

  2.尽量放低车座,降低重心可以使骑自行车平稳、突发事件也更容易控制单车;

  3.与前面车辆保持3米以上距离,防止前车滑倒而绊倒自己;

  4.不要急刹车,这样会使车轮打滑、失去平衡,可骑得慢一点,遇见情况早下车;

  5.尽量避免急转弯,在道路许可范围内转弯半径越大越安全,尽量使自己的重心通过车轴线与地面保持垂直。

  在此,知秋强调一点:天气变坏尽早察觉,一旦遭遇能避则避。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收藏 推荐 打印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