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边境上的黑衣部落

[日期:2007-06-01] 来源:《旅行》杂志  作者: [字体: ]
  在中国西南边陲与越南毗邻的广西那坡县的崇山峻岭中,生活着一支自称为“敏”的壮族部落。他们崇拜黑色,把黑色作为服装颜色和民族标记。由于长期居住在偏僻、贫瘠的大石山区,黑衣壮在婚姻、宗教和生产、生活等方面仍沿袭着原汁原味的族群习俗。因此,这个“以黑为美”的民族被人类学家誉为壮族的“活化石”。

  黑衣壮的族群密码

  与越南毗邻的广西那坡县,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族比 例最高的县市之一。该县境内的壮族按自称的称谓和各自的语言划分有布壮、布央、布峒、布农、布税、布依、布嗷、布省、布决、布拥、隆安、左州12个族群。自称为“敏”(亦称布壮)的黑衣壮多数分布在那坡县82个村的377个屯中,现有9900余户,总人口约51800人,占当地壮族总数的33%。

  相传远古时期,布敏族人居住的地区山林茂密,土地肥沃,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有一天,布敏族忽然遭到外敌入侵,一个叫侬老的首领带兵抵抗,因寡不敌众,被迫退进密林。危急关头,他做梦得到本族老祖的指点:令族人采集蓝靛草沤制成染料,把手、脸、衣服及刀枪都涂黑,天黑时潜入敌阵。最终,布敏族人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从此,他令族人都穿蓝靛染制的黑色衣服,并代代相传。族人见涂黑可以逢凶化吉,化险为夷,也把这黑色视为吉祥,以黑为美,以黑为荣,黑衣壮便因此而得名。

  黑衣壮的变迁与历史上的战争、民族迁徙有关。唐代,广西曾经爆发过由黄乾耀领导的农民起义;宋代爆发了由侬智高领导的农民起义并建立了“南天国”。这些起义在当时有力地打击了封建统治。然而,起义最终失败,为了逃避统治者的大肆剿杀,邕州一带的壮族人民纷纷随侬军向大理一带撤退。途中,一部分壮家人停留在那坡县的大石山区,世世代代在封闭的环境中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从另外的角度说,这也使得古老的黑衣壮传统文化和习俗沿袭至今,完好保留下来。

  石头缝中的家园

  黑衣壮人认为,老祖宗的坟不能迁走,要让他们和子孙后代永远在一起。走近黑衣壮村口,便可以看到在住房附近或菜园里有一座座用瓦片覆盖的坟墓。远远望去,就像是一座埋葬在地下的小屋,仅仅露出屋顶部分,十分显眼。黑衣壮的墓地选择需请巫师来占卜,占卜时用一个鸡蛋立起,鸡蛋倒向哪一方,哪个方向就作为墓地,不管是谁家的用地,主家都热心地让出,这叫“活人不同死人争”。

  在大山里,大山一座连着一座,到处是黑黝黝的石头,“九分石头一分土”是他们生活环境的真实写照。黑衣壮居住的都是干栏式的木楼,一般分为三层。第一层用作养猪、养牛,第二层住人,第三层做仓库。干栏建筑以石木结构为主,工艺简单粗糙。下面为打磨过的坚固石柱支撑,上面用木头搭建楼房,呈“凹”形。

  村里没有招待外人的客栈,但热情的黑衣壮人欢迎你去任何一户家里居住。晚间睡觉很凉爽,一年四季都像安装了“天然空调”。 雨后清晨起床,便可以看到云雾如潮水般弥漫整个村落,木楼上的瓦砾及棱角在涌动的云雾中时隐时现,景象迤俪迷人,俨然一幅流动的水墨浸染写意画。

  黑衣壮能歌善舞,热情好客。每逢有山外来客,黑衣壮人就穿着黑色的服装,踏着召唤的鼓点,从各自的干栏木楼里走出来,奔向村头简易的操场。这情景,就像一群群黑色的蝴蝶从树林里飞出,扑向灿烂绽开的花丛,整个村寨都变得美丽而又神奇。他们给客人表演献红舞、祝寿舞、黑枪舞、捶布舞和团结舞等舞蹈。这些舞蹈都源于他们的生活,有的反映他们抗击异族入侵的战争;有的反映他们接人待物的礼仪;有的反映他们对老人的尊敬;有的反映他们捶布做新衣、准备去见情人的喜悦。他们用娴熟的舞步表达着一种古朴的情怀,大山的神韵通过他们灵动的舞姿被诠释得淋漓尽致。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收藏 推荐 打印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