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白族文化价值概说

[日期:2007-06-01] 来源:云游四方  作者: [字体: ]
能歌善舞的白族_白族文化价值概说_乐途旅游网

能歌善舞的白族

  一、白族地区是中国乃至东亚地区和南亚、东南亚联系的重要枢纽。白族地区因此成为上述几大地区重要的文化交流中心,并使白族文化成为一种具有世界价值的民族文化

  在世界文化发展史中,白族文化的价值和独特性表现为,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白族地区在千百年前就已成为中国内地及东亚与南亚、东南亚、西南亚乃至中亚地区的重要陆上通道,是上述地区之间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 。多民族、多地区的不同文化在此相互交流、相互影响,促进了白族文化的发展,也造成了白族文化在世界民族文化发展史中的特有价值。文化生态环境是不同文化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物质文化环境以及它们的分布规律。云南地理上处于东南沿海温湿地区和西北内陆青藏干寒地区之间的过渡地带。过渡区的生态环境复杂多样,为古人类提供可供选择的场所,适宜于早期人类的生存。地理上的过渡地带也是文化上的边缘地带。云南东部是亚洲大陆,处在汉文化的西部边缘;西部是亚洲次大陆,处在印度文化的东部边缘;北界西北高原,处于青藏文化的南部边缘;南联中南半岛,处于海洋文化的北部边缘,自古以来即是多种文化交汇叠合的地区。先秦时期,北方的秦蜀文化、南方的古越文化和东方的荆楚文化都在此交汇。汉晋以后,西方的大乘佛教文化、东方的儒家文化,北方的道教文化和南方的上座部佛教文化又在此交汇叠合,孕育出更加繁荣多样的文化。

  大理地区属于青藏高原的南沿部分,高山南北纵列,怒江、澜沧江河谷形成一个天然通道,是古代氐羌南下与濮越北上的走廊。金沙江沿川滇边境通向华中,密切了古代南中与巴蜀的联系。考古发掘也证明,与以黄帝为代表的仰韶文化相似的文物,在大理地区的文化遗址中常有发现。距今4000年的洱海东金沙江边宾川白羊村新石器文化遗址中房屋建筑形式、陶器和葬俗等,都带有黄河流域新石器文化的一些特征。此外,南岭地区的古越文化,也经贵州等地到达滇西地区。另从1986年在滇西保山县塘子沟发掘距今7000年的旧石器文化遗址看,云南与东南沿海以至东南亚很早以前就有了文化上的联系。

  百年来,亚洲有两条著名的古道都与大理有密切关系。一条是被称为“南方丝绸之路”的“蜀身毒古道”,这是迄今学术界公认的中国对外交往最早的国际通道;另一条是“茶马古道”,这是一条从唐代以来沟通我国南方川、滇、藏三省民族经济和文化交流的民间通道。大理恰恰处于这两条通道的交汇点。大理在古道上的枢纽地位促成了滇西乃至云南各民族较早接受来自巴蜀地区的汉文化影响,同时,南亚、西南亚以至中亚的经济和文化影响也通过古道传入云南,并进入内地。2001年10月,大理州剑川县沙溪区域作为茶马古道上的重要文化遗存,受到世界建筑物基金会的高度关注,“中国沙溪(寺登街)区域是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集市。有完整无缺的戏院、旅馆、寺庙、大门,使这个连接西藏和南亚的集市相当完备。”大理一直被称为“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客观地反映了大理在亚洲文化发展史上的突出价值。白族文化在各个层面上都十分鲜明地体现着文化交流所形成的特点,而这些特点也就是白族文化的价值所在。

  二、白族文化的多源和多元特点极为鲜明,这在中国各民族中也极为少见

  1、族源方面。关于白族的族源,学术界讨论了半个世纪,看法不尽相同。主要的意见有:一,氐羌说。通过和其他藏缅语族民族的语言和文化比较,认为白族和彝族、傈僳族等藏缅语族民族一样,都属于原来分布于今青海甘肃等地的古氐羌族群的一支,后南迁至洱海地区。二,土著说。根据洱海地区的考古材料,可知洱海地区在旧石器时期就有人类分布,从而认为现在的白族应该是土著居民。三,汉族移民说。根据相关的历史记载、考古材料,可知白族地区早在旧石器时代就和中原地区有了文化上的联系。加上白语和汉语之间的密切关系,部分学者认为白族和汉族在族源上有密切关系。四,多源说。通过多年的研究,又综合各方面的材料看,现在人们已倾向于认为,白族是一个多源同流的民族共同体。也就是说,白族是洱海地区的土著居民,融合了南下的氏羌族群的一支,同时又融合了各个时期(尤其是明代以来)大量的汉族移民而形成的。族源上的多源同流,是白族文化多元性的重要基础。

  2、宗教信仰。宗教信仰是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的重要部分。白族的宗教信仰,在世界民族宗教信仰中也有其突出的特点。这一特点就是宗教信仰的多元性。一般来说,一个民族的宗教信仰不可能是单一的,但是,像白族这样同时信仰多种世界性宗教,而且都创造了丰富发达的宗教文化的民族,却是极为少见的。白族有本民族的宗教信仰,即本主崇拜,同时,白族在历史上还曾经信仰道教和佛教,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儒教在白族地区也是影响深远。不仅本主崇拜具有极其深厚的群众基础,道教和佛教在历史上也都盛极一时,留下了多姿多彩的佛教文化和道教文化。白族地区至今仍是西南地区重要的佛教和道教文化中心。多种宗教共存共生,相依相存,构成了人类文化和睦共存的美好图景。

  3、语言文字。白族的语言文字,同样是多元文化的结合体。白族语言由于语言结构的多元性,它在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中有着独特的价值,在国内外语言学界也受到高度的重视。尤其是古白文,它在白族民间使用已有一千年的历史。这种文字更是多元文化交流的结晶,其造字方法,是借用汉字及汉字的偏旁,按白语的音义,重新组合造成新字来记录白语。这样的文字是在汉文化的长期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学术界称为汉字系文字,在中国和东亚地区有近二十种,但只有少数几种发展较为完备并使用至今,白文就是其中之一。

  4、文化艺术。白族的文化艺术更鲜明地体现着多元文化的特点。白族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形式,无一不是多元文化交流的成果。如大本曲,它的艺术形式是白族的,但其内容有很多是来源于江南一带的民间话本故事。大理道教洞经音乐在白族民间代代传承,但其音乐形式除少量的白族民歌音乐外,大多数借自道教音乐,此外还有少量唐代中原乐曲。著名的崇圣寺三塔,也是白族先民在多元文化交流基础上创造的文化珍品。塔作为一种典型的佛教建筑,最早来源于古代印度,后随佛教传入白族地区。三塔在建造时,大量吸收了中原地区佛塔的建筑风格,并融入了白族文化色彩,如在塔顶塑有金鸡、塔身层级为偶数(其他地方塔身层级多为单数)等。剑川石窟的多元文化特点也很突出,如既有白族本民族固有的女阴崇拜、也有佛教密宗的鲜明风格。这些代表性的白族文化,都从各个方面说明,多元性是白族文化具有根本性的特点,也是白族文化的价值所在。

  三、白族文化以特有的开放和宽容精神,创造了一个多元文化和谐共处的文化生态环境,这种文化精神及其生态环境,在人类文化的发展进程中具有积极的意义

  1、民族之间的和谐。在对待外来民族文化方面,白族是开放而宽容的。白族文化中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形式,都是通过和外来民族文化的交流之后形成的。其中,最突出的是和汉民族的交流。在吸收汉民族的许多优秀文化成果之后,白族创造了许多有价值的文化形式。而且,在借鉴和吸收外来民族文化时,白族文化不是生吞活剥,而是将其有机地和本民族的文化形式相结合,创造出和谐、统一的文化形式。如白族大本曲,就是白族曲艺形式和汉族话本故事的有机统一体。白族对外来民族的开放和宽容,集中体现在本主崇拜中。民族宗教作为深层次的民族文化,通常具有强烈的排他性。而在本主神中,有不少都来自外民族。如诸葛亮、郑回、李宓、傅友德等是汉族,忽必烈是蒙古族。其中,李宓为唐代征伐南诏的将领,后战死西洱河中。按理他是白族人的敌人,但他却被白族人祀为下关一带的本主,并在本主神中有着极为显耀的地位。白族文化以其特有的开放和宽容,营造了一个在民族关系上平等、和睦,在文化上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和谐的文化家园,在民族矛盾、民族文化冲突频发的当今世界,其积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2、宗教之间的和谐。人类社会自从有了宗教,宗教之间、宗教内部不同教派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就没有停止过。人类的很多战争和灾难,都与宗教矛盾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但在白族文化中,宗教之间、宗教的不同教派之间,长期以来都是以和谐共处、互相吸收为主流。在白族地区,经常可以看到本主庙和佛寺、道观盖在一起,本主庙中,往往同时供有本主、观音、赵公元帅等神祗。本主神中,有很多原来是佛教神,如大黑天神、观音老爹等。本主神的称号、塑像等,都带有极为鲜明的道教色彩。在佛教名山鸡足山上,不仅有大量的佛教寺院,还有鸡足山本主的庙宇。道教名山巍宝山上,同样有南诏土主庙。按教派来说,鸡足山主要奉持汉传佛教,但白族地区的佛教密宗教派--阿叱力也有信徒到山上修持。这些现象,一方面说明佛教、道教已经在一定程度上白族化了,另一方面则说明白族文化营造的文化生态环境促使佛教、道教和本主信仰等互相交流、互相借鉴,建立起平等交流、和谐共处的关系。这是符合宗教发展,也是符合人类文化发展的积极关系。

  3、神与人的和谐。有了宗教,就有了各式各样的神祗。宗教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并表现为人与神的关系。在很多宗教里,神的世界与人的世界是格格不入的,中间有着不可跨越的鸿沟。神的意志也是不可违抗的,神的力量只会使人敬畏。而白族的本主崇拜,却给人们展现了一幅人神亲和、人神和谐的理想图景。在本主崇拜中,神的世界与人的世界是息息相通的,如许多本主故事讲本主与村中的女子谈恋爱,本主时常变作动物到村中视察。而对村寨有功的凡人,死后也会被村人祀为本主。本主的生活也一如凡人,他们有七情六欲,有喜怒哀乐,一些本主还有很多人性弱点,如小偷小摸、嫉妒、自私、虚荣,等等,并遭到村人的嘲笑。因此,在本主崇拜中,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本主崇拜中人神世界的沟通程度,可以和希腊神话相媲美。希腊神话中,神来到人间,往往卷入人类社会的纠纷,或者参与战争,有的甚至还是战争的制造者。而白族的本主崇拜及神话,营造的是一个和平、安宁而又和睦的入神世界。本主崇拜中的入神关系,反映了白族人主张与外在世界平等、亲和的世界观,这应该是对人类思想史的可贵贡献。

  四、白族文化创造性地将外来文化融合于本民族文化之中,保持着本民族文化的特有属性,并创造了本民族特有的、具有高度价值的文化

  文化的本质是人类的创造活动及其成果。文化需要继承,但更需要创造。在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借鉴其他民族的文化来丰富和发展自己,可以说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普遍规律之一。但在如何借鉴外来文化方面,各民族文化表现得并不相同。白族文化对外来文化的接受和吸收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可以说是极为突出的,但它同时又极有韧性地保持着本民族的固有文化传统。因此,白族文化是在坚持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改造外来文化,将其纳入固有的文化格局,从而创造出一种胸怀博,同时又具有鲜明独创性的民族文化形式。

  以白族佛教密宗阿吒力为例,密宗本是佛教的一个教派,传入白族地区以后,就经历了一个白族化过程。白族密宗不仅带有密宗原有的印度婆罗门教的浓郁色彩,还融合了白族古代的原始巫教文化和中原汉族的儒家及道家文化。白族阿叱力可以结婚,其传承关系以家族的血缘关系为纽带,按嫡系血亲代代传承。阿吒力平时务农,而把拜佛念经、禳灾祈福作为其世袭的家庭副业。这些都是密宗白族化以后表现出来的突出特点。又如本主崇拜,它深刻地反映着白族人民的心理素质、道德观念、理想情操,涵盖了白族的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对历史和自然的认识等等,是白族传统思想文化的宝库。正如前面所说,本主信仰中吸收了大量外来文化因素,包括本主神的来源、本主神的称号、塑像、经书等,但这些因素,都没有改变本主崇拜的本质特点,本主崇拜至今仍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一种具有鲜明特点和独特价值的宗教文化。需要说明,白族文化在这一方面的意义不单表现在特定文化形式所具有的价值上,而更多地体现在白族文化既善于开放和接纳,又善于改造和创新的精神方面。从前面的论述可以看到,几乎每一种特定的白族文化形式都蕴涵着这种文化精神。而后者对于本民族文化的不断发展至关重要,同时也有利于各民族文化的和谐相处。这是符合现代世界各民族文明共同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只有在这样的文化精神指导下,人类才能保护相对弱小的民族文化的发展,创造一个“君子和而不同”的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世界文化格局。这是白族文化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本文中所说的白族文化具有世界性的价值,就表现在这里。

  迎请“香花券”咨询电话:0872----2123229

  开光大典募化和捐赠咨询方式:(电话:0872-2449966)。

  大理游集团提供资料

  新浪旅游云南栏目 林琳、刘伟整理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收藏 推荐 打印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