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珠峰冰川消退 亚洲水塔告急

[日期:2007-06-02] 来源:科学时报  作者: [字体: ]



  1968-2007年珠峰冰川对比图片。上图为1968年中科院珠峰考察时拍摄的中绒布冰川,下图为绿色和平2007年拍摄的中绒布冰川。(图片来源:绿色和平)

  [科学时报 易蓉蓉 报道] “这组珠峰北坡冰川对比图片中,上面是1968年中科院珠峰考察时拍摄的中绒布冰川,下图是绿色和平珠峰考察队今年4月底5月初拍摄的中绒布冰川。对比很明显:壮观、高耸的冰塔林已经消失不见,退到了光明峰前,变得稀疏,高度上也矮了,是绒布冰川消融的主要表现之一。  

  ”5月30日,绿色和平珠峰考察队成员、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项目主任李雁指着图片说。

  早在4月20日,绿色和平喜马拉雅考察队一行5人从北京奔赴喜马拉雅,见证和记录世界最高峰的冰川消退情况。这已是他们第三次对珠峰及黄河源地区的实地考察。

  变暖:青藏高原冰川正在迅速消融

  据介绍,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大、最年轻的山脉,这里耸立着许多7000~8000米以上的高峰。喜马拉雅地区是除了北极之外全球最大的冰川聚集地,仅中段就拥有9449条冰川,面积超过20000平方公里。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是冰川发育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其北坡有冰川200多条。而绒布冰川是珠峰北坡最大的冰川,全长22.2公里,分为西绒布冰川、中绒布冰川和东绒布冰川3支。

  “绒布冰川40年来处于强烈的退缩状态。1966年到1997年间,东绒布冰川后退170米;中绒布冰川后退了270米,平均每年近9米。最近几年,消退仍在加速。”李雁说。

  相比较而言,位于喜马拉雅南坡的甘戈特里冰川自上世纪70年代以后平均每年退缩34米。受气候及地理位置的影响,喜马拉雅南坡冰川的退缩比北坡更加明显。

  “我们的拍摄点位于海拔5700米左右,由珠峰大本营出发一天内可以到达。”李雁说,“考察队试图到达与1968年中绒布冰塔林图片相同的拍摄位置和角度,可是被塌方挡住去路。于是考察队尽量攀高,拍到中绒布冰川绵延向下的冰塔林全景。虽然与1968年图片拍摄位置不完全相同,但冰塔林的大幅后退、稀疏变矮清晰可见。”

  喜马拉雅冰川的退缩比世界任何地区都快,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今年发布的报告指出,根据目前的消融速度,80%的喜马拉雅冰川面积将在未来30年消失。

  同样的变化也在黄河源发生。2005年,绿色和平和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一起赴青海黄河源地区考察。

  “这是我们2005年考察拍摄的哈龙冰川,上面是1981年的老照片。”李雁说。

  和中绒布冰川那组对比图片一样,新拍摄的图片明显“黑”了不少——少了冰川和冰塔林覆盖的白色。

  “考察发现,黄河源区冰川面积在过去的30年间减少了17%,直接造成水资源损失23.9亿立方米。冻土融化,水分流失,草场退化。”

  枯竭:“亚洲水塔”30年后将会怎样?

  今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将主题定为“冰川消融,后果堪忧”。

  为什么要关注冰川?

  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喜马拉雅山南北坡国际综合科学考察队首席科学家张文敬曾形象地将冰川比喻为“淡水储备器”、“灵敏的气候变化监测器”和“气候变化调节器”。“冰川是资源,是在一定时间范围之内的淡水储备资源;其次,冰川是气候变化比较灵敏的监测器;第三,冰川也是气候变化的调节器。”

  喜马拉雅冰川是恒河、印度河、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长江、黄河的源头,被称为“亚洲水塔”。中国境内的冰川每年提供的融水量相当于一条黄河——605亿立方米;中国境内冰川储存的静态水资源相当于5条长江——51000亿立方米。喜马拉雅冰川融水径流量占全国冰川融水径流总量的12.7%。青藏高原的冰川融水是众多江河和内陆湖泊重要的补给来源。在西北内陆干旱区,冰川融水的重要性尤其突出,冰川水资源成为绿洲地区社会进步、生态环境保护的命脉。

  如果IPCC报告的预测真的变成现实,30年内,80%的喜马拉雅冰川面积将消失,“亚洲水塔”名不副实,人们将向谁要水?

  “初看起来,全球变暖,迅速消融的冰川会增加河流来水量,但几十年后就将转变为河流水位下降。这意味着中国西南部、尼泊尔和印度北部将面临水资源短缺,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环境灾难。”李雁说。

  在北方江河的中下游,由于气候变化带来的气温升高和降水的改变,水资源量也在减少。黄河、淮河、海河和辽河区最为显著,水资源总量减少了12%。虽然南方地区水资源相对丰富,河川径流量和水资源总量近年来有所增加,但由于降雨规律的反常变化,加之高温,近年也出现了区域性缺水的现象。随着经济和人口的增长,这种情况正变得越来越严重。

  灾难:迅速消融的冰川带来洪水、泥石流

  如同一个潘多拉魔盒,迅速消融的冰川还会带来一系列灾难。

  “帮我们背物资的藏民一直都把我们当做登山者,当他们看到我们手中的横幅,知道我们是环保工作者,这次到珠峰是为了考察冰川消融情况、保护水源后,每一个藏民都拿着我们的横幅,主动要求摄影师给他们拍照。他们比我们更懂得保护水源的重要性。”李雁说。

  冰川加速消融对当地人意味着冰湖洪水、泥石流等灾害。“2005年6月,绿色和平黄河源考察拍摄了阿尼玛卿山下冰湖,这个冰湖是由滑落的冰川和冰碛物阻塞河道形成的堰塞湖,大约横向5公里、纵向3公里。因为湖水不断增多,而且周边土质松散,3周后,冰湖发生溃决。当地损失了300多头家畜,淹没了不少草场,所幸没有人员伤亡。同样9月,绿色和平返回现场,拍摄了这劫后一幕。”

  又是一组冰湖对比照片:溃洪前,阿尼玛卿山下冰湖蓄水很深,碧波荡漾;之后,冰湖变成一条窄窄的小溪。

  据统计,自20世纪30年代到90年代,西藏自治区共有13个冰湖发生过15次溃决,形成巨大泥石流和洪水。与其他类型地质灾害相比,冰湖溃决爆发突然、规模大、危害严重。

  良方何在?

  人类必须将全球气温升高控制在2℃之内,才可以避免气候变化造成的最严峻后果。而要达到此目标,国际社会必须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与提高能效,在2050年实现全球一半的能源需求来自可再生能源,并使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至1990年水平的一半。

  “图片中的扎西笑容满面,在她身后是上海援建的太阳能板。用这张充满希望的图片,代表我们的愿望——中国和各国政府立即制定政策和采取有效措施,改革能源结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李雁说。

  “我们的时间不多,但仍有胜算,尽管改革能源结构需要付出一定成本,但如果不采取行动,人类付出的代价将更为沉重。”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收藏 推荐 打印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