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出境游 自备小药箱指南

[日期:2008-01-04] 来源:  作者: [字体: ]
虫媒类传染病防治攻略

  登革热

  流行地区:非洲、美洲、地中海东部、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100多个国家。

  传播途径:通过带有登革热病毒的雌性伊蚊叮咬而传染给人类。

  患病症状:患者多以突然发热为首发症状,持续发热3~5天,严重头痛,四肢酸痛、关节痛、肌肉痛、背痛、后眼窝痛。发病后三四日出红疹、恶心、呕吐。

  出行预防:1.目前没有疫苗,到登革热流行区旅游应穿长衣长裤,并在外露皮肤上涂驱蚊药。2.避免在“花斑蚊”出没频繁时段在树阴、草丛等阴暗处逗留。

  疟疾

  流行地区: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特别是非洲、拉丁美洲和东南亚地区。

  传播途径:引起疟疾的病原体是疟原虫,由蚊子传播。

  患病症状:最主要的症状是发冷、发抖、发高烧,热度可高达40℃,约经过3~4小时后出大汗。病人常常感到无力、疲乏、无食欲、头晕、背部四肢酸痛。

  出行预防:尚没有疫苗,在户外时须使用防蚊设备,傍晚时穿长袖衣裤,裸露部分涂敷驱蚊剂,睡觉时应注意避免身体紧贴蚊帐。去非洲等地方一定要带上抗疟药,也可事先吃一些预防药物。

  黄热病

  流行地区:非洲、中美洲和南美洲地区。

  传播途径:该病的储存宿主是野猴,经过伊蚊叮咬,再传染给其他猴。当人类进入丛林时就有可能被感染。已感染了黄热病的人经过埃及伊蚊叮咬可传播给其他人。

  发病症状:感染者经过6~14天潜伏期便可发病。但一些人虽有临床表现但症状很轻,尤其是儿童。只有15%的病人为重症,症状有高热、恶心呕吐、黄疸、蛋白尿甚至昏迷。

  出行预防:除了做好防蚊措施,出发前10天可进行疫苗接种。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收藏 推荐 打印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