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福建旅游景点介绍

[日期:2008-01-14] 来源:  作者: [字体: ]
戚公祠
     戚公祠是民国7年(1918年),为纪念戚继光在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率兵支援福建抗倭而建。戚公祠祠建在石岗之上,占地4100平方米。附近有平远台、蓬莱阁、醉石亭、三山阁、吸翠亭、补山精舍等。五老岗、榕寿岩、宋塔以及古今摩崖石刻等胜迹,隐存在千年榕树、古荔、龙眼等花木之中,为于山风景区组成部分。
    戚公祠厅正中有戚继光塑像,壁上挂着四幅历史画卷:海疆倭患,率兵援闽,激战三捷,平远庆功。这些画卷生动地描绘了戚继光抗击倭寇侵略的功绩。厅里还陈列着戚继光的钢盔铠甲,他的军事著作以及行军干粮光饼、征东饼等等。于山上留有戚继光很多足迹。 平远台在戚公祠南数十步,始建于宋朝。平远台原建筑物已毁于清初,现在的平远台是民国22年(1933年)十九路军将领蔡廷锴等人兴建的。台北怪石叠垒,中有一长型巨石,上镌醉石两字。相传戚继光抗倭胜利之后,在平远台庆功,酒后散步行至此,卧寝石上,故号醉石。石旁建有醉石亭,并以六军一醉海天月,山中草木皆轩昂的名句来歌颂戚继光。戚继光是山东蓬莱人,于是人们在醉石亭后又建蓬莱阁作为纪念。戚公祠旁的岩石上有现代文学家郁达夫的《满江红》题刻。这段题在文化大革命中遭破坏,后又于1978年重刻。
 
 
 
 
 
青芝山自然风景区
    青芝山自然风景区。位于连江县管头镇西侧,又名百洞山,相传因过去山上盛产青色灵芝,又因山势奇伟,岩洞众多而得名。海拔150米。由青芝、闽海观日、青峰、龟山4个景区组成的青芝百洞山风景区,总面积11.37平方公里。山上岩秀石奇,树深林幽,有一湖、二室、二台、四泉、五峰、十洞、三十九石、四十四岩等108个景点。    明万历四十年(1612)工部左侍郎董应举在山中建青芝寺,1931年毁于火灾,1934年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重建。青芝山是历代名人墨客聚会之所,至今还保存明代以来摩崖石刻72处,还有林森公馆“啸余庐”和他的藏骨塔。 青芝山上岩石千姿百态,有“山一而洞百”之说,故又称“百洞山”。主要有八仙岩、伏地狮、猴觅石、五曲洞、星辰岩以及苏武牧羊 、蛤蟆上山、仙人摇橹等洞岩景观。其中八仙岩如八仙过海、栩栩如生。每一个石景都有一篇神奇的传说,如达摩殿,是座形如草鞋的巨岩,相传,南朝梁代达摩祖师,脚踩一苇渡江,到嵩山少时,仅余一屐在手,另一只却遗落在数千里之外的青芝山。古朴的青芝寺,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系工部侍郎董应举退隐在此开辟景区时所建。清光绪十年具福和尚募款重建大士殿。民国廿一年辛亥革命元老、前国府主席林森集资修建了前殿,形成中西合壁别具一格的奇宇。林森公馆啸余庐建在虎洞岩中,庐内挂有孙中山和林森像,并奉供稀世这宝白玉佛一尊。除外还有一只耸着双角的牛首,表达主人归耕这意愿,他的藏骨也建在风光秀丽的鳌湖畔。梅花楼,在青芝寺左侧。原建于明天启年间(1621~1627年),在山下梅屿村。当年董应举不阿附宦官魏忠贤,被弹劾落职,回家乡修此读书处,以寒梅傲雪,自喻风骨。民国8年(1919年),乡人重修青芝风景,移董家旧楼于寺左,并环植, 梅树于楼外。啸余庐,在虎洞岩,为林森公馆(别墅)。门庭有著名画家黄宾虹题刻古篆“啸余楼”三字。林森(1868~1943年)存骨塔,在鳌湖侧畔,是民国15年(1926年)林森生前亲自督造,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塔用青石雕砌,由塔座、塔身、塔顶三部分组成,全高7.4米,座宽5.7米,塔基34.8平方米。有四层踏步至台座,塔身四角,雕有豹头座脚,并有四尊合掌僧人拱护。塔顶三层,结顶有金童托火炬塔刹,雕刻精致。山上还有多处篆、隶、楷、行、草等字体的摩崖题刻,其中较著名的是明宰相叶向高的草书、清内阁学士陈宝琛的行书和福建船政局创始人左宗棠的楷书。  青芝寺是历代名人墨客聚会留连之处,至今山中仍保存着不少摩崖题刻和遗址。 
                    
                                                        
 
 
 
泉州
    
     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泉州位于厦门东北方向,与台湾隔海相望,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的海上交通自古以来就很发达,早在唐代已经成为中国四大外贸港口之一。宋元时期进入全盛时期,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启锚地,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商;同时,世界各大宗教也随着经济和文化的交流而传入泉州,使它成为具有一座世界性宗教文化特征的城市。这座古城有着丰厚的文化积淀,保存了许多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它又是著名的侨乡,每年回乡寻根谒祖的华侨络绎不绝。  
    泉州风光旖旎,山水钟灵,文物古迹星罗棋布,有50多处文物保护单位,还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自然保护区各一处,是旅游观光的上佳之地,到了福建旅游是不能错过泉州的。
 
 
 
 
 
 
 
 
日光岩
    俗话说“不登日光岩不算到厦门”。日光岩是鼓浪屿的龙头景点,包括日光岩和琴园两部分。日光岩顶峰一直径40多米的巨石凌空耸立,成为厦门的象征。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时,曾屯兵于此,留下许多动人的传说。景区奇石叠磊,洞壑天成,海浪拍岸,树木葱茏,繁花似锦,富有亚热带浪漫气息。拥有“一片瓦”、“鹭江龙窟”、“古避暑洞”、“龙头山寨”、“水操台”、“百米高台”胜景。历代文人石刻题咏甚多,为名岩增添古风异彩。攀天梯,登临极顶,鼓浪屿、厦门、大担、小担诸岛尽收眼底。琴园通过缆车与日光岩相连,以现代游乐项目为主,有“百鸟园”、“电影院”、“英雄园”等,与日光岩自然景观形成动与静、今与古的有机结合。景区注重环境的保护,1999年12月通过ISO14001标准,成为全国首家通过该标准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日光岩胜景闻名四方,古往今来,一直吸引着许多文人墨客,他们陶醉于这天风海涛中,吟诗作赋,留下不少珍贵的手迹。走过日光岩寺山门,抬头可以仰望到一个巨大的山崖。巨崖上的题刻——“鼓浪洞天”为日光岩仙境般的景色做了精彩的概括,是明朝万历元年了一中所写的;“鹭江第一”则点出日光岩是厦门第一胜景,是清代道光元年林诚所书;“天风海涛”恰到好处指出日光岩的特点,是民国四年许世英所写。
日光岩旅游攻略
    最佳旅游时间:在夏季游览日光岩尤佳
  交通:乘飞机到厦门后,在轮渡码头坐渡轮到鼓浪屿可到达。日光岩可是鼓浪屿的龙头景点不得不看。
                                                                   
 
 
 
 
三坊七巷
    福州至今还保存相当一部分自唐宋以来形成的坊巷,成为历史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这些坊巷中最为著名的要算三坊七巷街区。三坊七巷地处市中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巷、光禄坊,占地约40公顷,现居民3678户,人口14000余人。三坊七巷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简称。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由于吉庇巷、杨桥巷和光禄坊改建为马路,现在保存的实际只有二坊五巷。即使如此,在这个历史悠久的居民区内,仍然保留着丰富的文物古迹,保存一批名人故居和明清时代的建筑。在这居民区内,坊巷纵横,石板铺地;白墙青瓦,结构严谨;房屋精致,匠艺奇巧,集中体现了闽越古城的民居特色,是闽江文化的荟萃之所,被建筑界喻为一座规模庞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
 
 
 
 
 
三明
    三明市属福建省直辖市,中国著名的文明城市和卫生城市,在福建西北部,位于武夷山与戴云山脉之间的闽西北山区,是福建省新兴的工业城市和重点的“绿三角”旅游区。全市总面积22959平方公里,其中市区1178平方公里,总人口250万。辖永安市、三元区、梅列区、明溪、清流、宁化、大田、沙县、尤溪、将乐、泰宁、建宁等十二个市县。全市森林覆盖率73.8%,年平均气温19.4℃,属中亚热带气候,夏长冬短,一年四季均宜旅游。    三明历史悠久,风光旖旎,名胜颇多,这里有被誉为“天下第一湖山”的泰宁金湖,有被著名地, 理学家徐霞客称作“此处最奇”, , , 的永安桃源洞“一线天”,还有犹如“神仙洞府”的将乐玉华洞、宁化天鹅洞群、沙县七仙洞、明溪玉虚洞等。还有许多明代建筑群、石雕群等古迹。 三明素有“绿色宝库”之誉,将乐境内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栖山树种达610种,被誉为罕见的林木“大观园”;三明市郊的格氏栲省级自然保护区,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格氏栲天然林,被中外学者叹为观止;省级自然保护区沙县萝卜岩楠木林和永安天宝岩分别被专家誉为“福建的西双版纳”和“天然的生物种质基因库”。 三明物产丰富,竹、木、菇、闽笋、建莲、金桔、猕猴桃、花柰、天然宝石以及“汀州八干”的明溪肉脯干、宁化辣椒干、田鼠干在国内外久负盛名。 独特的历史和地理环境,使得三明市(宁化石壁)成为中国历史上由北向南客家大迁徙的中转站,被誉为“客家的摇篮”。三明民风淳朴,至今仍保留着晋、汉、唐、宋以来丰富的古代民俗和饮食文化。民俗如舞龙、婚娶、庙会,饮食如鱼生、擂茶,极具地方特色,尽显古代遗风。三明旅游已形成奇山秀水游、寻根谒祖游、溶洞探奇游、漂流探险游、森林考察游等旅游线路,并与武夷山构成“绿三角”旅游圈。置身三明景区,可以进行科考、森林、洞穴、生物、地质、狩猎、垂钓、疗养度假、谒祖等专项旅游。                   
 
 
 
 
 
狮山
     狮山位于市区公园路东侧,主峰海拔仅220米。狮山,又名万石山,是以石取胜的山景,其山体由万石岩、中岩、太平岩、紫云岩、虎溪岩等处山峰组成。这里的山岩奇异,形似钟、象、笋、屏风、骆驼、老虎等千姿百态,维妙维肖。狮山的风景,以奇石异洞、清泉碧水为突出,可说是山景、石景、水景、树景融为一体,其中以小桃源和万石湖最为出色,这里又有很多的摩崖石刻,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狮山晓雾旭日尚未东升之时,狮山晨雾茫茫,浮云悠悠,飘忽莫定,神秘见称。乾隆年, 间,诗人张锡麟曾题诗道: 连朝宿雾锁嶙峋, 道是狮山认未真。 芳草烟深迷石碣, 鹧鸪日出唤行人。诗意是说:晨雾升起时,看不清狮山真面目,待太阳出来后,满山的游人才听到鹧鸪的啼鸣。                      
 
 
 
 
石竹山
    石竹山座落在福清市西郊10公里处,属闽中戴云山余脉西山山脉南段,主峰状元峰海拔534米。这里夏无酷署,冬少严寒,年均气温在19.7 左右。石竹山“石能留影常来鹤,竹欲摩空尽作龙”,素以石奇竹秀而得名,有“雅胜鼓山”之誉,为福建省道教名山,1987年被评为首批省级十大风景区之一,每年游客逾30万人。

 
  
 
 
 
 石竹山
石竹山由来:
   《八闽通志》“石竹山”命名的来历,《八闽通志》书载:“石竺(即石竹)山距县西十三里,永寿里地界。山形峭拔,其颠有石巍然,上粘有蛤,蛎壳石。山下甚多竹,惟竹根盘错,当春夏之交,饥者多于此采笋以济,然欲多则不可多得,号济贫笋”。石竹山的命名由此而得。石竹山不高,然而怪石嶙峋,岩骨齿错。石如兽,或禽、或人或仙,或房舍或平台,大有步移形换之概。整座山峰,石景丛生。有紫帽峰、狮子峰、象王峰、弥陀峰、石室、鹤影石、朝斗石、双鲤石、棋盘石、伏虎石、醉石、宝盖石、紫云洞、罗汉石、仙人坪、虎溪岩、出米石、土笼石、洗耳泉等等,美不胜收,令人流连忘返。“九仙祈梦”是石竹山宗教文化一大特色。山南麓半山腰悬崖峭壁上构筑着橙瓦红墙、精美绝伦的一组古建筑群,, 即为石竹山道院。道院内供奉着汉代何氏九仙君,千余年来祈梦文化活动在这里经久不衰。石竹山道院宛如空中楼阁,四周蹬道蜿蜒,东侧缆车徐动,人来客往,云烟袅袅。该道院始建于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年),初名灵宝观,后改为石竹寺,兼容释儒文化,由仙君楼, 、观音殿、文昌阁等组成。石竹山道释儒文化更受文人学子所青睐,山上至今仍保留有宋淳化以来的摩崖题刻数十余处,以及宋代朱熹,明代叶向高、王世懋、谢肇浙,清末陈宝琛等人为石竹山留下的珍贵题刻、诗作等。区内奇峰叠秀,平湖如镜,危岩幽洞列比,古寺新亭相映。游人可登石竹仙山,临石峰竹雨;乘款款缆车,赏湖光山色;看桃源洞天,睹巨鲤风采;阅圣贤遗迹,悟人生奥妙,真可谓其乐无穷也。
                                                              
 
 
 
 
菽庄花园
    
    菽庄花园建于1931年,位于岛南部,面向大海,背倚晃岩,东临观海园旅游村,西眺港仔后海滨浴场。原是地方名绅林尔嘉的私人别墅,1955年改作公园。菽庄花园分藏海园、补山园两部分,各造五景。园内有蜿蜒的“四十四桥”,仿若履波;倚山建的假山,名为“十二洞天”,迂回相通,上下盘旋,别有风趣。园内各景互为补充,错落有序,浑然一体;园在海 上,海在园中,它既有庭院小园的精巧雅致,又有浪飞鸥翔的雄浑壮 观;动静对比,相得益彰,游人至此,流连忘返。菽庄花园集世界园林艺术十大特点中的三个最有艺术个性的特点于一园,是很难得的。第一个特点是“藏海”:就是人走在路上见不到 海,到了花园门口甚至进了门仍见不到海,一堵黄墙挡住了视线,待到转出月洞门,绕过竹林,突然“海阔天空”,取得突然见海的惊奇效果。先把海“藏”起来,而后大海奔腾聚至,引人踏海而行,来到海中的 “观潮楼”,观赏海景,真是豪情满怀。菽庄花园的第二个特点是“巧借”:是林尔嘉把临海的坡面,海湾里的礁石,涨落的海水全部利用起 来,围地砌阶,造桥建亭,使原本十分狭窄的一个小海湾,借四周自然美景为铺垫,变成涵纳大海,颇有层次,视野宽广的海上花园。这在中国的任一个城市,任何一个公园都无法领略到如此美妙的意境和情趣,这是菽庄花园最秀人的地方。在这里可以看到汹涌激越的海浪,澎湃往返;远处的南太武,近处的担屿、青 屿、浯屿,烟波浩渺、风姿绰约;前方的日光岩,英雄山乃至海沧的嵩屿角都成了花园的外景,构成一幅动感的立体画,十分秀美。
  菽庄花园的第三个特点是:“动静结合”:林尔嘉对动与静的处理也颇为独到,坡面建一片假山,按地支分裂为“十二洞天”,洞洞相联,让孩子们去追玩,显出跳动出没的动景;坡边建有小亭小阁,休息观 景,表现静雅的环境。海潮的流动,长桥的安卧,岸上花团锦簇,海中百舸争流,都体现了动与静的交融与和谐,匠心独具!还有林尔嘉把台北板桥别墅的小板桥也搬了进来,把眉寿堂,壬秋阁等建得小巧玲珑,采用重檐歇山顶,飞檐翘角,琉璃粉墙,小桥流水,淡雅高洁,与海色、山色、天色浑然一体。组成了风格统一的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群体,使整座花园既有江南园林的秀美,又兼闽南园林的亮丽。真是:片片帆影日边来,成群鸥鹭乘风去;“世外桃源君小隐,袖中东海我来游”!
菽庄花园旅游攻略:
门票:20元
交通:乘渡轮至鼓浪屿观海园码头上岸,步行几分钟即到。
                  
 
 
 
太平石笑
    从中岩上行,有一条宽敞的石板路通到太平岩,路旁题刻甚多,如1919年黄仲训的眼中沧海,此启示我们站在岩顶,可以望到大海,饱览山海之胜。还有1746年徐友铭题刻的海上云根。古人认为云是从石头底下冒出来的,石头是云的根。其实云是水蒸气凝结的,它区别于雾,雾乃贴近地面,云乃浮于空中。由此前进,走到山门,便是石笑名胜。石笑乃由两岩斜倚在另一个大岩上,这两岩中间是裂开的,像是一石开口大笑,并刻石笑二字。 联曰:石为迎宾开口笑,山能做主乐天成。路旁巨石有台湾新竹人郑云鹏一首诗:石不能言笑口开,读书深处有莓苔。草鸡莫问当年事,鲲海骑鲸去不回。这里是说此处是郑成功读书的地方,生有一种细小果实的植物(笔者拟为草莓),草鸡指郑成功,鲲海大海,指为台湾海峡。郑成功去台湾半年,因病而逝死,没能再回大陆。(石笑是厦门小八景之一)
另一诗:极乐太平日,鹭江石笑嗔,笑中真意趣,惟有石能知。 
                   
 
 
 
 
天界晓钟
     从棕榈岛遥望西南方,山顶二岩石如骆驼伏地,双峰插云,称骆驼峰。近处一看、又像醉仙偃卧,故称醉仙岩。附近有醴泉洞、天界寺、黄亭、长啸洞、旷怡台五景。从万石湖右侧前进,在交叉处右拐,可到醉仙岩下,在入山路上,便见峭岩中有石成窍,此即醴泉洞。原来醴泉洞由一岩覆盖为洞,洞深数尺,内有九仙神像,佛座后有井,俗称仙井。相传昔日井水常满,清可鉴容,泉水甘洌,可酿美酒,故称醴泉。从醴泉洞左边小径拾级而上,可到天界寺,寺内供奉观音和仙翁,所以楹联写道:遍布慈云求大士,回生妙术托仙翁。过去,每天清晨按例撞钟108下,醒人尘梦,故有天界晓钟之称,此乃厦门小八景之一。我们再从天界寺右侧沿崎岖小道攀登,便到黄亭遗址。黄亭是月松和尚为纪念清代乾隆年间厦门名士黄日纪到京师任职而建的,名黄日纪读书亭,因黄日纪曾在此处攻读而名的。再往上便是长啸洞,洞由嵯峨巨石形成,两头贯通,冷风嗖嗖,似虎长啸而得名。在长啸洞岩壁上有明朝抗倭名将徐为斌、施德政、李扬等三人题刻,他们同上醉仙岩,登高远望,面对祖国锦绣河山,壮怀激烈,借诗言志,相互唱和,后来徐为斌把三人的唱和诗留刻岩上。这三首诗乃描绘明朝水师舸舰森森、旌旗猎猎的雄壮阵容,抒写他们风生画角千营壮,月照丹心一剑孤的战斗生活与情怀。三首诗充满民族自豪感与必胜的信心,游人来此可体味抗倭诸将抵御外侮、仰天长啸之英雄气慨。走出长啸洞,从背后左转登上骆驼峰,即旷怡台。这里视野广阔,是俯瞰厦门风光的好去处,放眼四望,令人心旷神怡。
                
 
 
 
万笏朝天
     万笏朝天石刻,位于万石岩颠一块巨岩上,是清雍正年间厦门海防同知李日章写的,他把万石岩众多的岩石,比做千万支奏板,朝向天空。故称万笏朝天。
   万石莲寺 万石莲寺位于狮山半腰中。据说始建于唐,历代废损,明末扩建、重修。1984年新加坡宏船法师又捐资重修。规模虽不大,但精巧别致,自成一格。寺有大雄宝殿,殿后有功德林、念佛堂,殿前石阶上的团龙浮雕,十分精美。寺内外题刻如林,诗人黄日纪赞曰:鹭江富名寺,万石独称最。万石莲寺门前,有天然岩石形成的半月池,春雨来,泉流如练,注入池中,穿过岩石穴隙,泻入深谷,水声淙淙,如鼓韶乐,李日章题为水鸣韶。泉流逶迤,穿行幽谷,谷中岩石崎岖,谷底岩石成洞,是个好玩的地方。古人喻之小桃源。镌刻渔问二字,取意《桃花源》中渔父问津的故事。这里真是一泓清浅沙为路,万窍玲珑石作天。山泉流出小桃源,即成一条清碧的溪涧,俗称水磨坑溪 。
                     
 
 
万石山
    万石山是厦门市城区的一座风光秀美的山,属鼓浪屿——万石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一部分,包含太平山、半岭山、中岩山、阳台山以及外清山、五老山、钟山、鼓山、虎山等,陆域面积约32.96平方公里。这里山山相连,山水相依;峰峦叠翠,巨石互倚;曲径通幽,步移景异;绿荫连绵,莺燕啼飞;是中国大中城市中少有的紧依闹市、面积最大的观光游览区。 万石山中,有著名的厦门园林植物园,占地2.27平方公里,已开发约120公顷。植物园始建于1960年。40年来,有规模地引种非洲、美洲、澳洲和东南亚诸国的热带、亚热带植物5000多种,建成20多个专类园区,形成以“科学内容、公园外貌”为特征,“园林艺术、园艺技术”相融合的科技与艺术、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园林式植物园。享有“植物王国”或“植物博物馆”的美誉。
  万石山游览点有园林植物园、万石岩、中岩、太平岩、醉仙岩、虎溪岩、白鹿洞等。
交 通:乘102路公共汽车可达。                      
 
 
 
 
乌山
    乌山在市区西隅,海拔84米。又名乌石山。相传汉何氏九仙重阳登高射乌鸦于此。山上以天章台、霹雳岩、天香台、天台桥等为著名景观。又有石林园、天秀岩、清冷台等诸胜。还有沈公祠、道山观、弥陀寺、吕祖宫等寺宇。乌山摩岩石刻众多,以唐书法家李阳冰的《般若台记》堪称一绝。乌山东麓,有石砌塔,系五代所建。塔为八角七层,高35米,因年久外表略呈黑色,故俗称乌塔,与于山白塔,一乌一白,东西相峙,有“榕城双塔”之称。每层塔壁均有浮雕佛像,共46尊。
 
 
 
 
 
五老峰
     五老峰位于南普陀寺后面五个山头,峥嵘凌空,时有白云缭绕,云下丛林葱郁,隐约如垂长须,远远望去,好像是五位须发皆白、历尽人间沧桑的老人,翘首遥望茫茫大海。这就是厦门大八景之一五老凌霄胜景。若从藏经阁后面登阶,山坡上镌刻着五老峰三字,迎面巨石上刻着特大的佛字,高4米多,宽3米多,笔划丰满有力,粗犷豪放,似乎大笔一挥而就。这就是清光绪年间(1905年)振慧和尚所书。它吸引了许多善男信女来此烧香磕头。   在佛字左侧,有景峰和和尚与喜参和尚墓塔。西侧穿过石径有转逢和尚墓塔,塔下有普照寺遗址,早先普照寺以洞为室,洞壁上有飞泉二字,洞外有息心断臂四字。五老峰半山上,有一个兜率陀院,是转逢和尚任南普陀寺都监时建的,太虚法师任该寺住持,在此讲慈崇三要,也是寺中退休和尚与高僧大德静养处。大醒法师为纪念太虚法师,在这里成立慈崇学会,近旁建太虚大师塔和纪念亭。半山腰除了兜率陀院外,还有须摩提国、阿兰若处等亭台楼阁。五老峰山上,遍是相思树,也称台湾相思,由于相思树来自台湾,至今大陆和台湾的骨肉同胞对相思树都有特殊的感情。全国政协副主席胡子昂先生题赠南普陀寺字幅:观赏南普陀,缅怀日月潭,表达了全国人民希望台湾早日回归祖国,海峡两岸统一的愿望。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收藏 推荐 打印
热门评论
* 匿名 发表于 2011/3/19 20:56:17
表情: 姓名: 匿名 字数
点评: 厦门市园林植物园始建于1960年,因位于厦门东南的万石山中故而又称万石植物园。园林占地2.27公顷,分万石、紫云、西山三大景区,有十多个各具特色的植物专类园,如棕榈岛、松杉园、南洋杉草地、百花厅、热带雨林区、藤本彩叶灌木区、仙人掌与多肉植物区、市花园等,内有5300多种亚热带、热带植物。
  万石景区是植物园的精华景区,清逸典雅的竹径、曲廊低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