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驴友野爬引发找麻烦质疑

[日期:2011-04-07] 来源:河北青年报  作者: [字体: ]

■据石市鹿泉消防部门统计,营救一名被困者平均需要十多人

■消防人员和登山爱好者支招怎样登山才能安全

■有观点认为,避免登山被困的根本是要量力而行、有备而行

此次北京猫耳山的救援行动,出动了300余人次,甚至动用了警用直升机,耗时长,牵扯了消防、公安等人员不少精力。2010年发生在石家庄的被困事件,平均下来,每名被困者都需要有十多个人营救。

登山被困事件接连发生,人们在担心被困者安全的同时,也提出疑问:登山者们算不算给别人找麻烦?会不会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对于登山者的危险野爬行为,质疑声渐起。

■鹿泉消防部门称,营救一名被困者,平均需要十多人

■供图/鹿泉消防中队

1野爬危险有多少?

“据我们的统计,每年五月到八月,是登山被困的高发期。”石家庄消防鹿泉中队指导员李铮说,“因为这几个月天气比较适宜外出,登山的人比较多。”

根据李铮的统计,登山被困多发生于上午和晚上。“一般都是清晨上山,到八九点钟的时候,发现下不来了。或者上山晚一点,在上边玩了一天,天快黑了想下山的时候被困住。”

“基本上,85%的人是下山时被困的。”对于辖区内的莲花山,李铮已相当了解,“这座山上碎石特别多,有的石头看上去很结实,但是一踩就掉。”

另外一种原因,是野爬的特性决定的。“有的人不走景区的道路,专找不好走的路走。”上山容易下山难,有的登山者,选择的上山路线本就勉强,“下山时就觉得无从下脚。”

莲花山尚没有被完全开发,多数地方都是“原生态”,没有路,也没有人居住。不熟悉情况就莽撞登山到底有多危险?“这种危险是要超过很多人的预估的。”李铮说。

前几年,李铮曾带着消防战士到莲花山训练。“我们带着专业设备,包括指北针和GPS,结果花了足足一周的时间,才算勉强把地形摸清。”在李铮看来,专业的救援人员尚且如此,“更别说头一次来、对这个地方少有了解的游客了。”

 

2为什么越危险越野爬?

有的登山爱好者解释说,野爬就是不走寻常路,拒绝景区。

“对于我们来说,越刺激越好。”登山爱好者马小山说,他曾接触过很多“驴友”,有的经验老道,有的则是新人,“由野爬带来的危险,往往发生在新人身上。”

登山爱好者刘鑫也是如此认为。10多年前,刘鑫加入了一个登山爱好者俱乐部,随着年龄增大,登山的经验也越来越丰富,很少发生危险。“有经验的驴友,一般都会掌握火候,超出控制范围之外太多的事情,几乎不会去做。”他总结经验。

每次登山,马小山和刘鑫一样,都会对所登的山峰有一个细致的了解。对于可能发生的意外,都会有预案,“没有经验的人就比较冒失了。”

当然,马小山也承认,遇到危险的不都是年轻人和经验少的人。“这也是性格使然,有的人就是这性格,管不住。还有一些团体,没有专业指导和器材,没有相应的安全保障,这就忒不靠谱了。”

“不是买一双登山鞋就是专业,选择一个爱好,必须去充分了解其中的规则和规矩。更不是说你专业,就可以不守规则。”刘鑫说。

对于一些游客被困事件,刘鑫说:“还是更慎重一点吧,听人劝,不要贸然去冒险。”

3救被困者要花多大代价?

“要是在景区被困,那救援就方便多了,但是这样的情况几乎没有。”李铮说,“既然是被困,肯定是在路况不好的地方,这也给我们的救援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李铮说,被困人员报警时,往往已经是无计可施,心情焦虑。“但是他们爬了很久被困了,我们也就需要爬很久,甚至更久才能找到他们。”李铮说,如果是天黑或者雨雪天气,找到被困者需要的时间更长。

“有个人去年被困在莲花山上,好一点的路他不走,哪儿没路往哪儿走,结果被困了。”李铮带着几名消防战士,足足花了一天的时间才找到被困者。“我们其实很早就确定了他的位置,但是实在是没有路,旁边是悬崖峭壁,我们是干瞪眼上不去。”

找到被困者后,营救下山的过程同样艰难。“他的体重有200多斤,又受了伤,自己走不了,我们几个战士轮着抬他。”李铮说。

这样的情况有很多,每次救援,少则耗时几小时,多则要一天。2010年,鹿泉消防中队出动110人次,处理16起登山被困事件,救出被困人员26人。

“我们还是先想着救人,并没有太多考虑救援成本的问题,但是人力成本确实比较大。”李铮说,每次营救,除了消防人员,还会有许多公安和医疗救护人员,如果算上所有救援人员,一人被困,平均需要约10个人参与营救。

“有时还会有当地的村民参加救援,那人就更多了。”马小山说,营救登山被困人员所耗费的经济或人力成本难以精确统计,但费时费力确实让很多旁观者颇有微词。

这几天,马小山的母亲关注着北京登山者被困的事件,“她就对我说,人们光顾自己高兴了,给别人带来很多麻烦,能不能避免这种情况啊?”

4野爬要遵循啥规则?

“登山首先应该对坡度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以选择合理的线路。”刘鑫说,“一般分缓坡、中等坡、陡坡等等。”

在山间移动时要保持重心,以小步伐慢行,“全脚掌,稳踏步,避免跌伤。”马小山说:“还有一点,上坡外八字,下坡重心在后脚跟。有台阶的地方,一定不要跳。”

在个人身体情况方面,登山者要有充分的预估。“要考虑自己的身体状况是否有余地应付某次的登山活动,在健康和体能上,都要留有余量。”刘鑫说。

此外,行前热身、脚步规律、注意休息,这也是基本的准则。安全设备尽量要全,最好是小组结伴,有专业人士指导,不要去警示禁行的区域。

5登山 怎样才能安全?

“要对山上的气候有了解,带好必需的衣物,防止感冒。”李铮说,老人或病弱者参与登山时,应先检查身体。有严重高血压、心脏病的人不要登山。

李铮建议,平时较少参加登山运动的人,在登山前要用10至20分钟做一些肌肉伸展运动,尽量放松全身肌肉。

控制好活动量。秘诀是“慢慢走,轻轻摆”,保持均匀使用体力,一般以无明显出汗为宜。

“上山少往高处看。登山途中不要总往高处看,向上看往往使人产生疲惫感。向上攀登时,目光停留在自己前方3.5米处最好,这样比较省力。”

“爬山中途休息应长短结合,短多长少。短休息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以站着休息为主。长时间休息可在20分钟以内,但不要马上坐下,应站一会儿再坐下休息。休息时不要坐在潮湿的地上或风口处,出汗时可稍松衣领,不要脱衣摘帽,以防伤风受寒。进餐时应在背风处,先休息一会儿再进餐。”李铮说。

“在登山途中发生迷路、受伤等情况,切忌盲目移动,最好待在一个比较显眼的地方报警。”李铮表示,如果手机没有信号,可以晃动颜色鲜艳的衣服等物品给救援人员提示被困位置,“最好不要一人登山,登山前告诉家人、朋友去向,以备出现意外后家人可及时报警。”

■ 观点

民间登山 法规尚存空白

在马小山看来,出现被困的情况,固然有登山者的责任,但在管理上,“还可以更完善。”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相关规定,属于参加登山健身活动性质且山峰高度在3500米以下的,采取放开的方针,不在管理之列。

河北九歌律师事务所张玉柱律师表示,目前我国尚没有关于民间登山管理的完整规定。“但是我认为,这样的活动,还是应该建立在尊重社会公德的基础上,尽量不要去损害公共利益。”

“比如说消防队都去救你了,另外的地方着火了,人手不够怎么办?”刘鑫说。

“登山前,首先要充分评估自己的能力,同时也要遵守各种登山规则,有备而行,以免发生被困事件。”张玉柱说,“当然,如果能尽快完善法律和规章制度是最好的。”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收藏 推荐 打印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