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透视驴友群的人脉扩张与网络营销策略

[日期:2011-06-16] 来源:山西新闻网  作者: [字体: ]
人的一生要走很长的路,也要走许多的路,还要走各种各样的路;但怎么走路,走什么样的路,走多长的路,怎么走好路,却是令人纠结的,更是需要深思熟虑的。驴友的双脚,不仅行遍名山大川,而且洞穿犄角旮旯,选的是独特的视角,赏的是另类的风景。驴友的行走,走得迤逦,走得自然,走得技巧,以致走出了驴友的欢乐营销网络。徒步,居然在无意中形成一种走的策略,这大约是许多人甚至驴友自己也始料不及的……

  人的一生要走很长的路,也要走许多的路,还要走各种各样的路;但怎么走路,走什么样的路,走多长的路,怎么走好路,却是令人纠结的,更是需要深思熟虑的。驴友的双脚,不仅行遍名山大川,而且洞穿犄角旮旯,选的是独特的视角,赏的是另类的风景。驴友的行走,走的迤逦,走的自然,走的技巧,以致走出了驴友的欢乐营销网络。徒步,居然在无意中形成一种走的策略,这大约是许多人甚至驴友自己也始料不及的,驴友群就是在行走、探寻和欢乐的氛围中,于不意中自然天成了匪夷所思的人脉扩张与营销网络,而这一点正是众多品牌推广者和经销商一直梦寐以求的理想战略。

  走路也能走出人脉来,走路也能走出效益来,这是众多驴友想象不到的。但是当作为驴友群的群主、管理员或者是驴友已然从中受益并形成一种氛围的时候,驴友们才意识到这样的群体这样的活动居然也是一种巧妙的网络营销策略。

  在省城太原,难计其数的驴友群,少则二三百人,多则上千人。这样的驴群虽说规模不是特别大人数不是特别众,但对于具有商业意识的驴而言,这是一块固定的忠诚度相对较强的客户人群。加上许多驴友互相串群,由此带来的潜在消费客户就是可观的隐形市场。在众多商家和营销机构挖空心思构建自己的客户网络的今天,驴友群的出现无疑是难得的人脉链条结构。

  那么,对于群主抑或说具有商业意识的驴友来说,是先有商业意识才组建驴友群呢?还是先组建了驴友群进而触发了商业意识呢?显然这是不能确定的;就如同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道理一样,无法考证。不可否认的是,驴友群的经营模式绝不是单纯的急功近利,而是将行走的快乐因素贯穿在整个的营销过程中,并将这种快乐转换成一种团队情感,极其巧妙、极其自然地让情感融化成自身的操作策略。营销专家谭小芳说,情感营销从消费者的情感需要出发,唤起和激起消费者的情感需求,诱导消费者心灵上的共鸣,寓情感于营销之中,让有情的营销赢得无情的竞争。驴友群正是这么运作的,并且印证了专家的观点。

  在众多解决了温饱问题的人群开始注重身体保养和关注身心健康的时候,户外徒步恰恰顺应了人们的心里诉求;尤为重要的是,这样的人群又恰恰是中年人居多。这个群体的优势在于,经济力量相对较好,对于支出行走附带的装备费用来说,显然不会成为障碍和困难。更为重要的是,驴行本身的宗旨或者说理念就是用最少的钱做更多更好的事,是目前最为经济最为环保的出行方式。不仅符合大众的心理需求,更顺应社会的倡导和人类的希冀。是故,群主振臂一呼,响应者众,就不足为奇了。

  在驴行中,群主一般会设置领队和收队,并拥有手台,前后都有照应,再有管理员全程协调,出行的群驴时时会感受到驴群的人性化味道。就是吃饭,群驴围坐一起,各自拿出自己携带的食物,相互品尝,大话驴行,本身也是一种交流。而这样的交流更亲切更融洽更利于增强驴群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原本陌生的驴友在刹那间有了自然和谐的沟通,像一家人似的。而在驴行中,强驴招呼弱驴,老驴关照菜驴,给人的感觉就是特别温馨和感动。有位驴友说,只要出来,大家就是一个团队一个群体,谁也不能落下。

  记者在参加了几个驴友群的活动后,以旁观者的身份深刻体会到,这样一种纯粹为众驴提供全程安排的活动,实在让群驴觉不到说不出任何有歧义的细节。或许这正是驴友群的聪慧之道,他们将营销策略借助驴行自然贯穿并倾注于活动过程中,情感就是在吃喝玩乐中得到尽情地挥发和体现。所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在如此美好的情景中享受自己喜欢的游玩,驴友群的人脉链条可想而知。而拥有如此规模并且是自觉加入的网络群体,正是许多商家和营销机构不懈努力的方向和目标。之所以形成如此大的反差,其区别在于,驴友群是将为驴友提供快乐作为目标诉求,通过现实的真诚的甚而是无微不至的服务赢得客体的认同,进而完成驴友主动消费的目标;而商家和营销机构是将销售作为第一要素,营销技巧和推销手段是附加在销售之上的方式方法,即便完成销售,客体也是囿于各种因素实现购买,属于被消费。

  情感营销,某种意义上就是要理解人、尊重人、以人为本,调动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关注人的社会性。而驴友群在看似不经意的细节运用中,恰恰是将人性化的东西完全融入到各种群活动的范围里,让任何一个驴友都感觉到驴友群是一个大家庭,是一个由陌生人聚集在一起的欢乐谷。

  以人为本是全社会都在倡导和诉说的一个词,但是真正落实到位并且能够做的活色生香的事例似乎寥寥无几。以记者亲身体验对驴友群的了解,众多的群主和管理员显然是在从人性化的角度考虑细节处理,可能看不到惊天动地的事迹,但是能感受到润物细无声的温馨。有句名言叫思维决定出路,细节决定成败,驴友群的思维显然不用多说,但是细节的运用却是既到位又温暖的,满足了驴友从心理到精神的需求。

  在许多事情物质化的今天,情感反而开始左右经济,情感能够创造财富,情感也能够创造许多不可思议的奇迹。驴友群或许没有刻意地去想怎么做,但他们做到的都是细碎的甚至是人们经常忽略的生活细节。记者感同身受,姑且称之为驴友群的感情特色,或者说不是特色的特色。

  过生日这样一个习以为常的生活点滴,相信任何人不会在意的,除非小孩或老人,似乎还有意为之。但在驴友群里,只要驴友愿意,群主往往会组织大家选择一个公共场合,号召群驴为驴友做生日聚会;当然,费用仍然是AA制。烛光、美味、蛋糕、车水马龙般的祝福、东倒西歪的生日歌……一切与日常异样,但是那份莫名的快乐和由衷的喜悦,就是在驴友群这样的氛围中酿造的。得到更多人的欢呼,受到更多人的簇拥,被人赞美,被人尊重,意义完全区别于在自己家里过生日,尽管主题一模一样。

  记者在去年参加一个驴友群的活动时,因为陌生,大家都主动与记者攀谈,很快就消除了才入群的羞涩和尴尬。整整一天的徒步,居然全无与陌生人相处的一丝别扭。及至傍晚坐上回家的车时,手机响了,拿出手机一看,是个陌生电话。按键接听,对方首先就问,是否到家了?记者莫名之余问是哪位?对方报了网名,才知道他是该群的管理员,因为记者是第一次参加群活动,他担心记者是否安全回家。那一刻,记者的心里霎时就热了起来,连连致谢。

  能够想象到的是,打一个电话根本不是问题,没有人会因为打或接一个电话而纠结、犹豫和在意的;但是什么时候打、给谁打、电话的内容是什么?却是让人感慨万分的。正如你把一块面包给予一个饥饿几天的人和给予一个酒足饭饱的人一样,其意义和效果是截然不同的。面包在饥饿人的心里会产生质的变化,进而由感性升华至理性的认识,毫无疑问会转换成情感的色彩。

  驴友群这种真诚、细致的关心,毋庸置疑在打动众多的驴友,吸引他们不断的加入进来,不离不弃。驴友群人脉的不断扩张,相信与他们的建群诉求和驴行守则密不可分。至于由此产生的其他链接性的行为应该是见仁见智的,如果非要加以评点的话,这样的做法确实是现代营销理念的新思维,应当推介。

  营销专家谭小芳说,在情感消费时代,消费者购买商品所看重的已不是商品数量的多少、质量的好坏以及价钱的高低,而是为了一种感情上的满足,一种心理上的认同。情感营销从消费者的情感需要出发,唤起和激起消费者的情感需求,诱导消费者心灵上的共鸣,寓情感于营销之中,让有情的营销赢得无情的竞争。情感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决定力量,是我们大部分重要体验和记忆的核心。毫不奇怪的是,商界和营销界一直都在利用情感的力量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冲动和品牌忠诚度。

  据此,就不难理解反馈到驴友心灵深处的感恩因素,而这种因素往往会幻化成一种回报并通过某种形式表达出来,尽管他们的表现形式不尽相同。

  经过一段时间的组织管理、活动运作,许多驴友群意识到驴友的增多是不可多得的人脉资源,同时驴友群的遍地开花对于各个群的活动开展、生存发展,无形中产生了竞争、冲击,由此,团队管理、队伍建设,以及品牌推广、人脉扩张等,就成了各个驴友群竞相比拼的要素。

  毫无争议的是,驴友群完全是自发的民间社会团体。任何组织任何机构,当它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尤其是类比的数量激增的时候,危机竞争的意识就会紧逼组织者管理者。尽管驴友群的本意或主旨是驴友娱乐,但参与人数的多寡、娱乐群体的规模显见的会制约驴友群的美誉度、品牌影响力,甚至会萎缩群主体。当然,许多群组织的管理和完善并非基于周边群的竞争和压力。

  应该说,无论任何制度,其实是相对缺乏感情色彩的,如果制度感情化,就会丧失制度的威严和约束力。而驴友群这样一个以娱乐为主的民间团体,如果因为制度的设立和严厉进而吓跑驴友的话,那么任何管理制度就丧失了群组织的宗旨。所以,制度的建设和管理还必须建立在驴友群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影响力之上,毕竟驴友入群是自觉自愿的,和强迫绝无关系。民间智慧就是这时候在这里得到充分的体现,许多柔性的充满睿智的运作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以俱乐部的形式实行会员制大约是驴群管理最早的一种模式,尽管这样的模式是借鉴的。会员制的施行,更多强调的是个体的认知度和团体荣誉度,无形也增加了队员和团队的主动凝聚意识。而会员与非会员的区别也能体现个体自身的价值,成就感还是会在心里产生满足的快乐,优越感也会在非会员面前暗暗滋生。因为,在出行等方面,二者的待遇是略有差异的,尽管微不足道。

  现代人似乎早已无意让众多人进入自己的家庭聚会和狂欢了,驴群大本营大概就是这样催生的,其实就是一活动的场所活动的据点。但它迎合了驴友的心理,满足了众驴的需求。大本营的机巧在于,时时刻刻的聚合,无拘无束的狂欢,可以谈驴行,可以说人生,茗茶品酒无所顾忌,这是一个完全放松的场合。正是这样看似自由无限的场所,恰恰是群与群驴沟通信息的纽带和融洽感情的最好形态。大本营的形式,是从群驴个体的心理定位出发,不言难隐,只供空间。

  众所周知,驴友群的出行其中有一个规则是不留下任何东西,就是环保的意图。记忆中是2010年,有一个驴群就曾组织过一次环保驴行,驴行再次,捡拾、清理山里或景区垃圾为主。作为纯粹的民间团体,从事公益的环保行动,记者认为是值得称道的。尽管评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秀也罢,装也罢,炒也罢,记者不能苟同这样的说法。或许这样的活动不会坚持长久,但驴行本身就是这样做的,而且做到了,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及至植树节到了的时候,省城至少有十数个驴友群不约而同在东山等地义务植树,参加人数之众难以统计。姑且不说驴友群对公益事业的关注,单从积极参与公益事业的形式而言,足可以发现驴友群在注重群组织对外的形象了。这样的活动无疑是在强化驴群的社会性,绝非单纯主张自娱自乐的个体性。它在改变社会对驴群和群驴的认识与看法,也在树立驴群和群驴的信念与形象。

  近年来驴友群也在拓宽渠道来张扬自我,驴群自身管理机巧和运作模式不在少数,但似乎都是内部运作。是故,借助媒体进行人脉扩张,进行渠道拓宽的驴群日益渐增。有与电台合作知识讲座的,有与报纸合办版面的,有自制视频与网站链接的,有与全省全国各地驴群协议互助的,甚至有个驴群干脆成立了公司,可以说是全方位运作驴行,总之是想方设法在推广在扩张在策略营销品牌和驴群理念。

  仅仅是一群驴,表现的却是许多商界营销界无法比拟的谋略。他们的技巧在于不是机巧的技巧,在于强调群驴个体的心理定位、情感定位以及技术诉求,由此引发出群驴个体自发的欲望需求,最终完成完美的营销目的。

  驴行推陈。驴群的增多,致使群活动缺乏新意的出行往往会导致参与人数出现尴尬,因此,各驴群都在绞尽脑汁寻求花样翻新的出行线路和活动。比如有个驴群就打出“XX经典线路里一直没被效仿的17号线”,可谓费尽苦心,人气指数的攀升足以说明效果确实不错。人气旺,网络就会扩大,由此带来的潜在效应是不言而喻的。

  强驴弱驴。这本身是一个驴行术语,仅仅是指身体素质的高低和驴行技术的强弱。就是在驴群里,也不会有人刻意地强调。但是只要驴行的人都会在意出行的驴群和活动的项目。有个驴群在同样的活动中,就是考虑到群驴的素质不一,所以分为休闲游和自虐游两拨。其中的意旨重在暗示个体的跟进。

  装备要求。几乎所有的驴群,在出发前发布公告的时候,都会专门发布一项装备要求的声明,“必备装备:溯溪鞋、头灯、魔术头巾、手套、护膝、登山鞋/户外鞋/徒步鞋、登山杖、炉具、登山包、运动眼镜等。”装备要求其实是从群驴本身出发的,装备考虑的是群驴出行的安全性、舒适度和身体保护。但是其隐蔽的营销理念和消费暗示,已经是不言自明的了。

  ……

  诸如此类的营销策略,在驴群里毫不鲜见,不胜枚举。在这里记者绝无揶揄之意,只是从品牌营销的角度探寻驴群的运作思路,也是商界和营销界需要借鉴的至上策略,尤其这种完全从客体出发的情感营销模式。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情感因素是人们接受信息渠道的“阀门”,在缺乏必要的“丰富激情”的情况下,理智处于一种休眠状态,不能进行正常的工作,甚至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对周围世界表现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只有情感能叩开人们的心扉,引起消费者的注意。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收藏 推荐 打印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