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岩仙境
“行尽江南最远山,却寻千越上溪滩”这是宋代文学家晁朴之在游完龙虎山后写下的名句。煌煌千年,历经岁月沧桑,今天的龙虎山却更显巍峨峥嵘——碧水丹山造就的瑰丽奇观早已誉满天下,道教祖庭的厚重传承依然熠熠生辉,而千古未解的崖墓之谜仍在引人遐想……
今日起,本报将陆续推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道教圣地“龙虎山”系列报道,让我们带你走进洞天福地龙虎山,共同感受亿载 沧桑造化的碧水丹山奇观;用心领略中国道教露天博物馆的千秋人文;躬身探秘神秘莫测的古越摩崖悬棺之谜——让我们在行走与聆听之间,感受龙虎山的博大与深邃——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历经1亿2千万年的孕育,天地造化出浩瀚宇宙中瑰丽的奇观——龙虎山地质遗迹丹霞地貌。这里的山体经过自然界的风化剥蚀及造山运动,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峰峦岩窟、奇山怪石。而这还不够,也许冥冥中上苍注定要让龙虎山集万千宠爱于一身,除了世间罕见的丹霞地质奇观,还为龙虎山造化了一条碧水似染、晶莹透底、沁人心脾的泸溪河。
泸溪河经武夷山原始森林发源,一路逶迤进入龙虎山,似玉带串起两岸珠玑,点缀着龙虎山99峰、24岩、108处自然和人文景观。满眼望去,丹崖碧溪,群峰倒影,宛若十里画廊。难怪宋代文学家王安石游龙虎山后,欣然赋诗云:“湾湾苔径引青松,苍石坛高进晚风;方响乱敲云影里,琵琶高映水声中。”
历经千年洗礼,跨过岁月涤荡,如今的龙虎山,先后摘取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等多项国字号招牌。令人欣喜的是,3月25日从北京传来喜讯,龙虎山在申报世界地质公园中脱颖而出,角逐最后的桂冠指日可待———
龙虎山十景演绎不老传说
置身龙虎山,尤其是来到仙水岩景区,但见怪石奇岩,满山纷陈,随处是景,目不暇接,每处怪石奇岩静静伫立,越过千年风雨,守望沧桑岁月,演绎着一个个百听不厌的不老传说。
仙水岩包括仙岩和水岩两个部分,仙岩由二十四座大小、形态各异的山岩及其岩洞所组成,造型奇特。有的雄伟壮丽,有的玲珑纤巧,绵亘2公里,倒映河中,山水共妍;水岩在旱仙岩北面,紧靠泸溪河两岸,以临水而得名,山崖陡峭,壁立如屏,藤蔓垂挂,恍若仙境。更为令人神往的是,仙水岩的十大美景还有着传承千年的不老传说——
一景:男女相依的情侣峰。《龙虎山志》载“雌雄石,在仙水岩下,两石如人,抵背而立。据传雌峰叫志贞,长得聪明貌美,当地一个大财主要娶她当“二房”,志贞不从,乃遭毁家伤夫之难。为了救她夫妇出苦海,张天师祭起定身法,将他们化为石,立于河边。这已经成为有情人表达爱情的见证。
二景:含风不动水中莲。相传白莲仙女违犯天条法规与龙虎山农民柳青结婚,玉帝派天兵下凡捉拿。她宁为玉碎也不回天庭,结果附地自焚,落入泸溪河化成了含风不动的水中莲。
三景:形象逼真的仙桃石。传说仙桃来自皇母娘娘的蟠桃会。当时孙悟空因没有接到请柬而十分恼怒,大闹天宫,随后携带仙桃迳直朝花果山飞去,飞经龙虎山时,打了个喷嚏,仙桃跌了下来,化成了仙桃石。
四景:天师炼丹的丹勺岩。西汉末年,龙虎山有个冬不衣,夏不浴、浑身长绿毛的“绿毛仙”,隐居在碧鲁洞用这把勺子炼丹。东汉年间,玉帝为了支持张道陵到龙虎山炼丹传道,将“绿毛仙”召回天庭,丹勺就留下来给张道陵,这样张道陵的九龙神丹就更灵验了。
五景:红紫斑澜的云锦山。传说这是一块披肩布,为七仙女亲手织成,后玉帝急召七仙女回宫,便留下了这件珍贵的纪念品。游遍名山大川的张道陵从翻阳湖上溯至泸溪,见云锦山如此壮美,便在此结庐炼丹,丹成而龙虎现,云锦山才改为龙虎山。
六景:漩涡翻滚的道堂岩,又称“道堂坐不得”。道堂即道观,据传此石为一只三脚龟所变,张天师要在石顶上建玄武观,三脚龟不肯,将头一伸,道堂倒塌。天师大怒,拔出宝剑镇住龟头,不准缩回,就成了如今险恶幽深的崖洞。
七景:孤峰独秀的钟鼓石。传说石鼓原是神鼓,它先投奔张天师,后到龙虎山下择居。石鼓敲一下,国泰民安,敲两下,风调雨顺,敲三下,五谷丰登……成为龙虎山吉祥如意的象征。
八景:天师试剑的试剑石。据传张天师初到龙虎山炼丹,土地爷不肯:“这是我管辖的地方,岂容他人落脚?如何你真的道法通天,且用你的宝剑将此山劈开如何?”天师听罢,拔出宝剑念念有词,一剑下去,入石十分,巨石截然两断,故曰试剑石。
九景:横溪枕流的玉梳石。传说它是昆仑山上生长了千年的黄杨木精变的御梳,为皇后娘娘所专用。黄杨木精想下凡,故在皇后梳头时变出一条大蛇,吓得皇后逃命,御梳跌了下来,化为玉梳。
十景:华厦唯一的仙女岩。它已经与广东丹霞山阳元石结为秦晋之好,于1995年8月18日举行了“结亲庆典”,成了旷世奇缘,风流佳话。我国著名散文家石英曾作《仙女岩记》立于岩前,称此石为“华厦之唯一,域外更无双”。形容参观者之盛况为“寻根者日夜兼程,膜拜者水陆并进”。故称为“天下第一绝景”。
3月的江南,油菜飘香,春风拂过,起伏荡漾。这样的季节,当你把脚步停留在龙虎山,不仅可在这里领略丹山碧水的曼妙风情,触摸历经风雨侵蚀千年兀立的巨磐峭石,还可感受亿载沧桑造化的瑰丽神奇……
今日起,本报将陆续推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道教圣地“龙虎山”系列报道,让我们带你走进洞天福地龙虎山,共同感受亿载 沧桑造化的碧水丹山奇观;用心领略中国道教露天博物馆的千秋人文;躬身探秘神秘莫测的古越摩崖悬棺之谜——让我们在行走与聆听之间,感受龙虎山的博大与深邃——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历经1亿2千万年的孕育,天地造化出浩瀚宇宙中瑰丽的奇观——龙虎山地质遗迹丹霞地貌。这里的山体经过自然界的风化剥蚀及造山运动,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峰峦岩窟、奇山怪石。而这还不够,也许冥冥中上苍注定要让龙虎山集万千宠爱于一身,除了世间罕见的丹霞地质奇观,还为龙虎山造化了一条碧水似染、晶莹透底、沁人心脾的泸溪河。
泸溪河经武夷山原始森林发源,一路逶迤进入龙虎山,似玉带串起两岸珠玑,点缀着龙虎山99峰、24岩、108处自然和人文景观。满眼望去,丹崖碧溪,群峰倒影,宛若十里画廊。难怪宋代文学家王安石游龙虎山后,欣然赋诗云:“湾湾苔径引青松,苍石坛高进晚风;方响乱敲云影里,琵琶高映水声中。”
历经千年洗礼,跨过岁月涤荡,如今的龙虎山,先后摘取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等多项国字号招牌。令人欣喜的是,3月25日从北京传来喜讯,龙虎山在申报世界地质公园中脱颖而出,角逐最后的桂冠指日可待———
龙虎山十景演绎不老传说
置身龙虎山,尤其是来到仙水岩景区,但见怪石奇岩,满山纷陈,随处是景,目不暇接,每处怪石奇岩静静伫立,越过千年风雨,守望沧桑岁月,演绎着一个个百听不厌的不老传说。
仙水岩包括仙岩和水岩两个部分,仙岩由二十四座大小、形态各异的山岩及其岩洞所组成,造型奇特。有的雄伟壮丽,有的玲珑纤巧,绵亘2公里,倒映河中,山水共妍;水岩在旱仙岩北面,紧靠泸溪河两岸,以临水而得名,山崖陡峭,壁立如屏,藤蔓垂挂,恍若仙境。更为令人神往的是,仙水岩的十大美景还有着传承千年的不老传说——
一景:男女相依的情侣峰。《龙虎山志》载“雌雄石,在仙水岩下,两石如人,抵背而立。据传雌峰叫志贞,长得聪明貌美,当地一个大财主要娶她当“二房”,志贞不从,乃遭毁家伤夫之难。为了救她夫妇出苦海,张天师祭起定身法,将他们化为石,立于河边。这已经成为有情人表达爱情的见证。
二景:含风不动水中莲。相传白莲仙女违犯天条法规与龙虎山农民柳青结婚,玉帝派天兵下凡捉拿。她宁为玉碎也不回天庭,结果附地自焚,落入泸溪河化成了含风不动的水中莲。
三景:形象逼真的仙桃石。传说仙桃来自皇母娘娘的蟠桃会。当时孙悟空因没有接到请柬而十分恼怒,大闹天宫,随后携带仙桃迳直朝花果山飞去,飞经龙虎山时,打了个喷嚏,仙桃跌了下来,化成了仙桃石。
四景:天师炼丹的丹勺岩。西汉末年,龙虎山有个冬不衣,夏不浴、浑身长绿毛的“绿毛仙”,隐居在碧鲁洞用这把勺子炼丹。东汉年间,玉帝为了支持张道陵到龙虎山炼丹传道,将“绿毛仙”召回天庭,丹勺就留下来给张道陵,这样张道陵的九龙神丹就更灵验了。
五景:红紫斑澜的云锦山。传说这是一块披肩布,为七仙女亲手织成,后玉帝急召七仙女回宫,便留下了这件珍贵的纪念品。游遍名山大川的张道陵从翻阳湖上溯至泸溪,见云锦山如此壮美,便在此结庐炼丹,丹成而龙虎现,云锦山才改为龙虎山。
六景:漩涡翻滚的道堂岩,又称“道堂坐不得”。道堂即道观,据传此石为一只三脚龟所变,张天师要在石顶上建玄武观,三脚龟不肯,将头一伸,道堂倒塌。天师大怒,拔出宝剑镇住龟头,不准缩回,就成了如今险恶幽深的崖洞。
七景:孤峰独秀的钟鼓石。传说石鼓原是神鼓,它先投奔张天师,后到龙虎山下择居。石鼓敲一下,国泰民安,敲两下,风调雨顺,敲三下,五谷丰登……成为龙虎山吉祥如意的象征。
八景:天师试剑的试剑石。据传张天师初到龙虎山炼丹,土地爷不肯:“这是我管辖的地方,岂容他人落脚?如何你真的道法通天,且用你的宝剑将此山劈开如何?”天师听罢,拔出宝剑念念有词,一剑下去,入石十分,巨石截然两断,故曰试剑石。
九景:横溪枕流的玉梳石。传说它是昆仑山上生长了千年的黄杨木精变的御梳,为皇后娘娘所专用。黄杨木精想下凡,故在皇后梳头时变出一条大蛇,吓得皇后逃命,御梳跌了下来,化为玉梳。
十景:华厦唯一的仙女岩。它已经与广东丹霞山阳元石结为秦晋之好,于1995年8月18日举行了“结亲庆典”,成了旷世奇缘,风流佳话。我国著名散文家石英曾作《仙女岩记》立于岩前,称此石为“华厦之唯一,域外更无双”。形容参观者之盛况为“寻根者日夜兼程,膜拜者水陆并进”。故称为“天下第一绝景”。
3月的江南,油菜飘香,春风拂过,起伏荡漾。这样的季节,当你把脚步停留在龙虎山,不仅可在这里领略丹山碧水的曼妙风情,触摸历经风雨侵蚀千年兀立的巨磐峭石,还可感受亿载沧桑造化的瑰丽神奇……
- 0
- 顶一下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