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2名上海驴友溯溪遇难续:头部遭岩石撞击

[日期:2012-06-26] 来源: 新闻晚报  作者: [字体: ]
  晚报特派记者 王珝 石凯峰 浙江文成县报道

 

  6月23日,10名来自上海的"驴友"自发组织,来到浙江温州文成县一处水库进行户外探险时,遇到了暴雨天气,6人被山洪冲走,两名 (包括领队)不幸遇难。为了寻找两名遇难者的遗体,浙江当地出动了60多人的救援队,连续奋战了21个小时,终于在昨天下午4点30分左右将遗体打捞上 岸。

 

  昨天傍晚,遇难者龚志清的家属从浦东赶到文成县,前往殡仪馆认领遗体。今天上午8点,记者在酒店大堂见到了龚志清的家属。 5个人脸上都挂满忧伤,两名中年女性亲属用手捂面,两名男性亲属则平静地抽着烟,他们婉拒了记者的采访要求。另一名年长的女性亲属则瘫坐在沙发椅上,家人 与她说话,她只摇头不语。直到有警方前来向家属了解情况,她才在家人的搀扶下起身。

 

  据悉,另一名遇难者司文建的家属已于昨天晚些时候来到文成县,办理后续事宜。

 

  事实上,这场悲剧本不该发生。据业内专家介绍,当天文成的天气状况不适合溯溪,10人在探险时均未佩戴安全头盔,其中数人甚至不会游泳,也不具 备户外探险经验。上海市登山协会提醒说,户外探险一定要跟随有资质的社团,走成熟的线路,并经过先期培训。据悉,《户外运动俱乐部管理办法》最快将于今年 内出台征询意见稿,将来或可为"驴友"户外游提供安全保障。

 

  ■今晨最新

 

  遇难驴友家属:

 

  不知丈夫参加危险户外项目

 

  昨天傍晚,龚志清的母亲、妻子、兄长等一行5人已从浦东赶到文成县,并前往殡仪馆认领了遗体。据了解,龚志清是上海某学校的教师,此前曾多次从事户外探险运动。

 

  今天上午8点,记者在其下榻的酒店大堂见到了龚志清的家属,5个人脸上都挂满了忧伤,龚的妻子和另一名女亲属均用手捂面,还没有从痛苦中走出, 两名男性亲属则平静地抽着烟,婉拒了记者的采访要求。龚志清的老母亲瘫坐在沙发椅上,家人与她说话,她只摇头不语。直到有警方前来向家属了解情况,才在家 人的搀扶下起身。

 

  另一名遇难者司文建的家属也于昨天晚间来到文成县,今日晚些时候将前往县公安局和殡仪馆办理后续事宜。司的妻子昨天中午得知丈夫的死讯后,一度无法置信。她表示知道丈夫会在端午假期外出,但不知道竟是这样危险的户外项目。现场救援警官:

 

  生还者悔恨"太冒进了"

 

  今天上午,记者在文成县公安局采访了一名参与现场救援的王姓警官。他告诉记者,这些探险者进入峡谷时没有任何GPS定位设备,甚至连手表都没有带,只能根据太阳来判断自己的时间和方位。

 

  "事发地的地形太险恶了,加上有暴雨和山洪,水位随时可能暴涨。当地一些60多岁的老人也称,自己在这住了一辈子,但只下过峡谷两三次,因为实在太危险了,平时根本没人去。没有经验和不熟悉地形的游客到此,真的不应该冒险下去游玩。 "

 

  据王警官透露,昨日救援队在现场打捞遗体时,有几名生还者也陪在旁边。 "有名生还者说,他原本很想哭,但见到事发地,又觉得哭不出来了,心中只剩下后悔,嘴里反复念叨'我们都太冒进了,真应该先把准备工作做好再出发。 "

 

  ■事件回放

 

  6月23日下午3点

 

  领队探路惨遭激流吞没 同伴施救亦被大水冲走

 

  记者从文成县警方处获悉,这10名驴友均来自上海,早先通过QQ群认识,并约定在端午假期,前往位于文成县玉壶镇朱雅社区的东三电水库探险旅 行。这7男3女共10人自发分成了两个小组,一组6人,一组4人。上午11点左右,10人来到事发地,有4人因天气不佳不愿前往,其余5男1女则签署了自 愿书,进入峡谷探险。

 

  溯溪开始时,天一直在下雨,6人所在地理位置也十分凶险:两侧峡谷相隔40多米,中间是湍急的溪流,水中还有无数块大小不一的岩石,形成多处漩涡和瀑布,一不小心就会跌落到水中。但6人游性未减,依然决定沿着溪流徒步而上。结果,一场悲剧就此发生。

 

  据生还的樊姓网友介绍介绍,最初遇险的是他们的领队,也是活动的发起人,名叫司文建,1978年生,山东菏泽人,是一名资深"驴友"。当天下午 3点左右,由于大雨导致山洪暴涨,溪流已变成了一汪深潭,6人的立足之处也在逐渐变少。为了给同伴探路,司文建将绳索绑在身上,准备横穿深潭去峡谷对岸, 但就在游至瀑布附近时,他的身体在激流中失去了控制,被水越冲越远。

 

  看到司文健遇险,团队中另一名"驴友"龚志清(1976年生,户籍为上海浦东新区)立即跳入水中救援,但很快,他也被激流冲走。直到10分钟 后,岸上的4人才合力将两人拉出水面,但此时,两人均已没有意识,瞳孔放大,经过半个多小时的人工呼吸、心脏复苏后,依然没有生命体征。剩下的4人见状, 只能选择报警求助。

 

  然而,6人进入峡谷探险时,总共只带了一部手机,而且还被水泡坏了,无法使用。无奈之下,4人只能将两名遇难者的遗体放置在一块较高的石头上, 自己觅路出谷。据介绍,等到4人走出险峻的峡谷是,已是傍晚7点,他们将一辆过路的三轮车拦了下来,才借到司机的手机,拨打了报警电话。

 

  6月24日凌晨2点

 

  50多人连夜赶往峡谷搜救 消防队员下水时险遭不幸

 

  接到报警后,文成县有关部门立刻组织力量。包括公安、消防及当地群众在内的50多人上山搜救。然而,搜救过程也十分艰难。据参与搜救的玉湖镇消 防队员王青海介绍,遇难者的出事位置十分偏僻险峻,当地山民都很少前往,他在文成县工作了8年,从来没去过那个地方。文成县消防中队的指导员胡俊龙也表 示,他们从当地请来多位村民做向导,但是村民也对该处的地形不熟。由于地形陡峭,降雨不断,众人只能艰难前进。

 

  昨天凌晨2时左右,搜救取得进展:两名遇难者的遗体被发现。此时,峡谷内的水位进一步上升,两名遇难者所在的高地已经被水包围,仅有一块小小的岩体露出水面。

 

  为了运回遗体,胡俊龙身上绑着保护绳索,准备从上游向下,接近两名遇难者。但就在距离遗体还有100米左右位置,他也坠入了一处深潭。所幸当时 有9名搜救队员正在他的绳索边,9人合力才将他拉上了岸。惊魂未定的胡俊龙并没有放弃救援,又另辟蹊径,从悬崖上攀援到了两名遇难者遗体所在的岩体。不 过,由于岩体过于湿滑,他根本无法携带遇难者遗体回到悬崖。

 

  眼看手电筒内的电池快要用完了,搜救人员只能在固定遇难者的位置后,暂时撤离。

 

  6月24日下午4点

 

  专业救援队用绳索吊上遗体 队长称这是最难的一次救援

 

  昨天凌晨,一支来自浙江杭州的专业户外应急救援队也火速集结,连夜赶往数百公里外的文成县。

 

  早上8点30分左右,应急救援队赶到玉壶镇,休整后进入峡谷,队长徐立军说,"驴友"溯溪是在河边走,他们则是从山上往下切,根本没有路,只能用砍刀砍出一条路前进。大约中午12点左右,他们见到了两名遇害者遗体。

 

  "两边是悬崖峭壁,有几百米高,中间仅相隔40多米,还有一条水流湍急,没过膝盖的小溪,水下到处是光溜溜的石头,远处还有瀑布和漩涡,即使是 有户外经验的专业人士在这里走,也很难立足。 "据徐立军介绍,搜救队最后决定,采用拉索横渡的方式,从上空接近遗体,并用提吊设备将遇难者遗体提上横索。

 

  在艰苦的努力下,一根40多米长的横索固定在峡谷两端,离地约有七八米高度。徐立军用挂钩固定住身体,缓缓滑向绳索中间,将两名遇难者遗体挂上横索。下午4点05分,第一具遗体打捞成功,4点30分左右,第二具遗体也被打捞上岸。随后,两具遗体被送往当地殡仪馆。

 

  记者了解到,杭州市户外应急救援队是一支民间志愿者组织的免费救援队伍,队伍的装备齐全,队员都有3年以上的户外救援训练经历。但即使如此,这 次打捞遗体也是他们自建队以来地形最复杂、最困难的一次救援。"这种险恶的地理环境,即使是晴好天气,溯溪的危险性也很大。事发那天下着雨,水位很高,他 们根本就不应该下去! "徐立军说。

 

  ■追问原因

 

  两名死者为何会遇险?

 

  未佩戴保护头盔,头部遭受岩石撞击

 

  据了解,两名遇难者进行的溯溪,是由峡谷溪流的下游向上游,克服地形上的各处障碍,穷水之源而登山之巅的一项探险活动。需要视地形而进行技术性攀登,如瀑布或巨石。

 

  溯溪时一般所需装备包括专用的溯溪鞋、护腿和防水衣物。此外,还需携带下降器主绳、安全带、头盔、铁锁、下降器等工具。

 

  据警方的尸检报告显示,两名遇难者均是在水中窒息而死,但是两人头部均有被撞击的伤痕,很可能在溺亡之前先已晕厥了。

 

  杭州市户外应急救援队队长徐立军也告诉记者,在湍急的水流中行走,如果没有头盔保护,很容易跌入水中,撞击到凸起的岩石,造成致命伤。两名遇难 者遗体的头部均有血迹,可以推断他们落水后曾遭受过岩石撞击。"他们虽然佩戴了安全带,也穿了救生衣,但却把最需要保护的头部给忽略了,可见安全意识还是 不够强。 "

 

  探险者还犯了哪些错误?

 

  仓促出行很危险,冒雨探险最不该

 

  据徐立军介绍,东三电水库的溯溪线路,是2009年时刚被开发出来的。 "这里风景的确是好,但是难度非常大。由于溯溪是体能消耗较大的项目,不光是领队,所有队员都应该要有丰富的经验。 "

 

  但这次遇险的10名"驴友"中,仅有几人有户外运动经验,而且发起人也仅凭网络上贴出的相关"路线图"便筹划了这次活动,行程准备可谓仓促。团队中,甚至还有人不会游泳,根本就不应该选择溯溪这样的高难度项目。

 

  文成警方也表示,这批"驴友"并未通过旅行社,而是在QQ上认识并自行组织该项活动。 6位入山"驴友"中仅有2人有一定的相关经验,而且无1人走过这条线路。"他们进山时,还将通讯工具全都留给了4名未入山者,仅携带一部手机进山。该部手 机也在落水后无法使用,造成无法第一时间与外界取得联系。待脱险的四人到公路拦车报警时,距离事发已近5个小时。 "

 

  而最致命的一个错误在于,他们选择雨天进入峡谷,这犯了户外运动的大忌。据绍,当天上海另有两支规模较大的户外团队来到文成县,但因为天气不好,都临时取消了探险计划。

 

  如何寻找正规"户外"途径?

 

  上海尚无真正"正规"的户外俱乐部

 

  记者从上海市登山运动协会了解到,目前上海有一定规模且经常组织"驴友"出行的户外运动俱乐部达60家左右,其中还有两三家俱乐部会员过万人, 而协会下属的会员单位约20余家,再加上各家小型俱乐部和自行出游的驴友,上海户外爱好者群体总体已发展到一定规模。但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目前没有任何一 部法律法规来约束这一群体的行为。

 

  "像这次事故中的驴友那样通过网上QQ自行组团的情况总体比较少见,大多数驴友会依靠一个俱乐部这样的组织相对固定地集体活动。 "上海市登山运动协会秘书长祈伟告诉记者,根据目前的政策限制,所有户外俱乐部都只能以社会团体的形式存在,而无法在工商登记注册,而大多数俱乐部都在进 行营利性经营却缺乏明确监管。

 

  "其实比起AA制出行,我们更提倡寻找相对正规的俱乐部,即使发生意外也有责可循。"祈伟告诉记者,对于会员俱乐部,协会的要求是必须拥有多名持证领队、购买领队责任险、有队伍在端午这类的长假出行前需向协会报备。

 

  "驴友"如何保障安全?

 

  出行前建议多问问自己"三字经"

 

  无论是跟随俱乐部出行,还是驴友私人出行,如何保障安全第一?祈伟建议在每次出行前,驴友都应问一问自己这样一段"三字经":跟谁走?去哪里?带什么?

 

  "我们建议如果是初级驴友最好还是跟随相对有经验的俱乐部,他们会将线路根据难易程度分级,而最难的技术型线路是不允许一般没受过训练的'初驴'参加的。 "祈伟表示。

 

  而户外运动的目的地选择,也尤为重要。专家的建议是应尽量选择已经过多年旅游开发的成熟景区景点,一些开发不久或外界知之甚少的景点一般不建议前往。

 

  此外,在每次出行前做好线路的详细规划,带足装备则是关键的最后一环。 "这次事故中的驴友显然没有带足专业的装备,也缺乏对当地地形、天气的准确判断,稍有闪失往往就酿成大错。 "祈伟告诉记者。

 

  是否可立法规范户外运动?

 

  上海首部相关管理办法最快年底问世

 

  缺乏基本户外生存及自救经验、网上AA制自发组团或随意挂靠俱乐部出行、相关法律法规约束的空白,是目前驴友探险存在诸多隐患的根本原因。

 

  记者在今年初的采访中曾获悉,上海市登山协会正在相关管理部门指导下起草一部户外运动俱乐部管理办法。经记者昨日证实,这部法规的征求意见稿已 初步拟定最快于今年底之前将面向社会征求意见。届时,将明确规定户外活动每次出行人数的限制、正规俱乐部有资质领队和队员人数配比、各种类型户外探险项目 的年龄限制、俱乐部、领队和驴友强制购买保险等规范。

 

  同时,在上海日前出台的《关于促进上海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意见》中也透露,未来包括攀岩、蹦极、登山、探险、漂流等高危体育项目,将有一定的法 律法规加以规范,并引入保险和安全监管机制,建立较完善的体育旅游保障体系。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现阶段已经开展了对于上述高危体育项目管理的立法调研。

 

  ◎记者手记

 

  赌命"冒险"不能无知无畏

 

  王珝

 

  在驱车前往温州文成县事故发生地的将近9个小时里,虽然阴雨不断、山路泥泞,但周边随处可见的秀丽山水风光仍让人心醉,但这里的一切对于刚刚经历了生死瞬间的10名上海驴友来说,付出的代价却尤为惨痛。

 

  若不是一路上亲眼所见,很难想象这些驴友们是在怎样恶劣的环境下进入峡谷溯溪的。这个时节雨水密集,涨潮的河水已几乎淹没沿路的树木、农房......而溯溪需要驴友们从峡谷底部沿着溪水一路徒步向上,恰恰是这个季节最不安全的探险方式。

 

  他们似乎曾有过数度远离死神的选择刹那,可却被一一放弃。端午期间另外两支上海俱乐部的驴友团也曾来到这里,但考虑到天雨路滑便放弃离开了。听 当地人说这10名驴友原本计划的线路不是东三电水库,但他们临时决定进山却没有带足足够的装备,出事时仅有的一部手机也出现了故障无法及时求救。

 

  在采访期间,印象最深刻的是民间救援队一名指挥专家的叹息:"不是无知就可以无畏! "言语中透露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意味。是的,从来没有人否定户外探险者的魅力和勇气,但这并不代表可以丧失对大自然的敬畏。但愿警钟长鸣,哀伤止于此!

 

  ■资深驴友提醒

 

  峡谷探险最怕雨 若有预兆应取消

 

  晚报讯 两名驴友在探险活动中,遭遇暴雨被水冲走,最终溺水身亡。近年来,驴友探险悲剧为何屡屡发生?记者采访了沪上几名资深驴友,想找到其中的答案。

 

  在大学里就喜欢参加各种野外探险活动的老谢告诉记者,"既然是峡谷,最怕的就是下雨,一下雨水位立即上升,即使绑上绳索,遇上激流,就会连人带 绳被冲走。 "老谢说,"一般去峡谷探险,我们都会事先看一下天气预报,若是有下雨先兆,无论大雨小雨,直接取消。 "在遇到险情时如何脱险,经验极为重要。老谢为驴友支了几招:

 

  首先,如果在山区旅游时遇到暴雨,应立即停止旅游,尽快下山,下山时要尽量避开山体容易滑落的地区,千万不要在沟道内避雨,以免遭山洪或泥石流袭击而造成人身伤害。遇雨马上穿雨具,勿因雨小而不穿,淋到落汤鸡再穿就来不及了。地图一定要注意防止被雨浇湿。

 

  万一遇到险情要逃生,一定要摸清形势和方向,冷静应对,抱团互救。

 

  山区降雨往往是上游下雨形成洪水,而下游并不知情,对这种情况尤其要警惕,通过观察做出准确判断,及时选择避险方式。

 

  如果遇到突然刮大风,在山上,尽量往山下跑,半山腰以下的护林岗、农家等可避险,来不及跑可以在较深的山洞里躲避,但不要站在山洞口。

 

  一旦因山洪暴发困在山中,要选一高处平地或山洞等离山洪道远的地方休息等待救援;无通讯工具的,可寻找一些树枝和其他可燃物点燃,引起搜救人员注意。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收藏 推荐 打印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