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婺源交通三部曲

[日期:2007-06-01] 来源:中华行知网  作者: [字体: ]
  交通三部曲

  去婺源玩,如果不是全程自驾车,需要交通三步曲:

  第一步,婺源是个山区小县城,没有火车站和机场,从外地到婺源,一般都需要先到婺源周围的五个城市:南昌、上饶、景德镇、黄山、衢州等地。

  这五个城市都通火车,南昌、景德镇、黄山通航班。此外,景德镇和黄山也是著名的旅游地。

  第二步,从这五个入口城市,乘坐汽车到达婺源县城。

  (东部)浙江衢州至婺源 约150公里;

  (南部)江西上饶至婺源约170公里;

  (西部)江西景德镇至婺源约80公里;

  (北部)安徽黄山至婺源约120公里。

  第三步,以县城为中心,在婺源区域内奔波。

  境内交通

  交通工具主要是客运班车。班车线路以县城(紫阳镇)为中心,连接着婺源境内各个乡镇,主要分为东线、北线和西线,这三条线恰好能够把婺源的主要旅游景点串起来。

  因为婺源景点多而且非常分散,需要借助多种交通工具(如摩的)

  班车

  乘班车是当地最经济、最自助的一种交通方式。在婺源乘坐班车,既可以在车站上车,也可以在路上挡车。价格一般为2元/10公里左右,车型几乎全是中巴。

  行知提示:乘坐班车有几点需要注意

  乘车一定要赶早,不要坐黑车,乘车时尽量能够选择在车站上车。选择有牌照的车。

  婺源当地人经常把婺源简写为“务源”,在看站名的时候要注意了。另外,当地人把理坑叫“大理坑”,李坑叫“小李坑”,古坦的发音是“古蛋”。

  西站,即长途汽车站,位置其实是在县城的南方(环城南路,县林业局斜对面)。

  大型停车场或称北站,至县内各地班车经停地,过去婺源还有东站,现在已经取消,迁至大型停车场(北站)。

  摩的

  如果您选择了乘班车从紫阳到各个乡镇,要到具体的某个景点,摩的就是最经常使用的交通工具了。

  婺源的摩的主要分为两类,一种是带篷的三轮摩的,可以坐2-6人,一种是普通的摩托车。前一种多人乘坐,县城内1元至2元;后一种现在数量非常多,也不贵,2元左右。

  行知提示:必须事前和司机说清楚您想去哪个景点,说定此次行程的价钱,对于行车方向也需要有所了解。出发前尽量能够和司机多沟通,也许热情的婺源人就成了您的朋友。搭乘朋友的车,就方便多了。切记不要坐没牌照的车。

  摩的也可以包(60-80元/天),婺源的很多路,摩托跑起来更方便,想停就停,走街串巷很写意的!

  包车

  在婺源县城有旅游公司提供包车服务,也有很多私人(县城里有,许多景点如:各镇的干道上也有)提供包车服务。

  包车可以减轻您换车的麻烦,没有赶车的紧张,行车线路较为自在,如果同伴较多,尤其合适。

  汽车租赁:目前只有县城有汽车租赁,有小轿车,依维柯(中巴),昌河等,须交押金。

  自驾车

  婺源过去道路状况不好,现在主要景点间的公路基本是柏油路,一些比较偏的景点路况还是不好,仍是沙石路,2003年上半年有一些路段正在修建柏油路,预计在2003年10月1日通车。而且,由于婺源是山区,路上交通繁忙,经常有会车现象,没有山路驾驶经验的旅游者要慎重考虑是否自驾车。

  徒步

  其实,徒步也可以成为在婺源的一种主要交通工具,因为婺源各个景点之间距离也不是很远,而且道旁住宿休息的选择余地较大,如果您有充足的体力和时间(最好还有并不沉重的行囊),是可以使用这种最酷最环保的交通工具的。

  在婺源徒步还是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首先,作为中国最美丽的农村,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根本,作为徒步旅游者,应该随身携带垃圾收集袋,时时处处注意保护环境;其次,婺源地处江南,雨水较多,道路会经常出现泥泞,雨具对于徒步者来说绝对必要,能够防水、且穿着舒适的旅游鞋也不能少。

  您可以参考一下现在京沪两地户外俱乐部和驴坛盛行的婺源徒步路线:

  虹关—古栈道—吴楚分源—官坑,这一路都是徽饶古道,大名鼎鼎的徽商(吃苦负重的徽商又被称为徽骆驼)就是沿着这条路发家致富的。全程大约需要3--4个小时(如果没带行李,可加快到2个多小时)。

  还有一条徒步线路是从庐坑到段莘中村,这一条路沿途居民较少,但绿树成荫,山溪清凉,会为你的徒步增添不少惊喜,热爱自然风光的旅行者多选取这条线路,全程大约3小时。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收藏 推荐 打印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