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慕士塔格艰难撼人心 截肢老人与冰峰的“约定”
2012/9/17 15:04:40
对于健全人来说,体育可能只是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对于残疾人来说,体育或将是他们生命中的一部分。在刚刚落幕的伦敦残奥会上,中国残疾人运动员带给我们各种奇迹和感动。现在,另一位老当益壮的肢残人士紧握接力棒,以本组别双料卫冕冠军的身份,出征12日开始的第二届世界残疾人攀岩锦标赛。
他,就是年已花甲的夏伯渝。37年前因帮助队友,双脚被珠峰留下;37年间历经截肢、癌症、多次大手术,却始终用坚强、乐观与执著面对人生骤变和世事沧桑;37年后的他尽管已不再年轻,但是为了珠峰8844米的梦想高度,一次次毅然走向巍峨厚重的冰山雪岭,震颤着人们心灵的最深处。
攀慕士塔格 艰难撼人心
本月5日,某网站挂出了一条名为《如果不是亲眼看到,我永远不会想到无腿登山是多么艰难》的视频。长达3分钟多的画面里,雪漫冰封、空气稀薄,天空被灰蒙蒙的云层遮盖着,呼啸的冷风夹杂着雪粒凶猛袭来,一位双脚和小腿被假肢取代的登山者,独自拄着手杖深一脚、浅一脚地艰难跋涉。
突然,他被掩于雪中的一块大石头绊倒,但他很快起身:整个人先翻趴在地上,用双手撑起半个身子后,再靠双膝跪地、手脚并用地站起来,重新拄好手杖、调整好脚步继续前行......
通过这条视频的标签和当事人的确认,画面记述的正是来自北京的退休老人夏伯渝今年攀登海拔7546米的慕士塔格峰的一段场景。
有网友留言说:"看了这段视频,眼睛湿润了,心酸又真心膜拜。意志的坚定,精神的支持,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向夏老师致敬,这才是生命中的强者!"
"冲天零1号""小乔在路上"等网友也跟帖说:不慎跌倒、艰难爬起、继续前进,人生如是!看到他,四肢健全、身体健康的人们还能找到自暴自弃或挥霍生命的理由吗?
舍自己双脚 换队友生命
这位腿有残疾的老人到底是谁?为什么要以这样的方式挑战生命的极限?在他又一次出征之前,新华社记者找到了夏伯渝,感受他"在哪里跌倒,就应在哪里爬起来"的信念。
夏伯渝一生从事和喜爱的两项运动都离不开双腿。从13岁到23岁,他在青海省的一所体校踢球。"我从来没有想过登山,听说来招收攀登珠穆朗玛峰的队员,想想以前都是在书本里读到它,既危险又神秘,想着我有可能亲自去征服它,我毫不犹豫地报名了。"
历经重重筛查,夏伯渝不仅从几百人中脱颖而出,而且由于体能充沛、心理素质出色,还被分配在突击顶峰的队伍中,成为最有希望登顶的人选之一。队伍很快到达海拔8600米处,只要休整一晚就可以冲顶。然而珠峰的气候变化无常,驻守了三天两夜之后,队伍被迫下撤。
下撤过程中,一位队友由于体力不支,背包顺着陡峭的山脊滑落至谷底。晚上休息时,夏伯渝把睡袋让给了他。"这个决定让我失去了双腿,但换回了队友的一条命,值了!"如今,说起当时的那个决定,夏伯渝一脸坦然。
夏伯渝的攀登结束了,但在随后的30多年里,命运的暴风雪却依然在持续:在他双脚冻伤之际,他的父亲不幸离世;由于长期坚持运动和假肢技术不完善,他的伤腿两度被截肢;此后由于伤口长期不能愈合,又产生了癌变......
多次手术和放疗,夏伯渝也有过近乎崩溃的时候,但冷静下来,他总会找出当年穿过的登山服,从那段历经生死的考验和未完成的梦想中汲取勇气和力量。"珠穆朗玛,我会回来的!"
50厘米义肢 撑起别样天
于是,肢体不全的夏伯渝克服各种困难,开始重新面对生活。平时,他会去学校接送儿子上下学,也会蹬着自行车去换煤气罐,还会把水泥、沙石、瓷砖等连买带运搬到9层的家里,并且全部由自己完成这些泥工和瓦匠的活,甚至洗澡的浴缸也是砌好后再用小白麻石一点点贴出来的。
住院期间,夏伯渝不忘锻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户外运动网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