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岩使生命充实:国外攀岩爱好者在广州
2012/11/21 10:30:47


 
Chris在奥体中心练习。
 

 
资料图。
 
  ■新快报记者 姚瑶 谈昊
 
  Chris从美国来广州已经三年了,目前受聘于广州民航学校,教授航天航空知识。许多老外的攀岩经历都是始自国外、来到中国之后继续保持着这项爱好,但Chris却是在广州学会了攀岩,并从此爱上这个刺激的运动。
 
  在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的攀岩场,记者见到了Chris,他是个不善言辞的年轻人,只有谈起攀岩的时候话才稍多起来。三年前在中华广场偶然邂逅了教授攀岩的周立超教练,在后者的"怂恿"下第一次攀上了人工岩壁,从此,Chris就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攀岩。
 
  现在的Chris已经有些走火入魔的味道,每个月不出去找个岩壁攀登就浑身不舒服。Chris现在这份在民航学校教书的工作,也时不时有那么几天没课,让他能够忙里偷闲玩一下消失。Chris的旅行通常始于一百多块钱的长途汽车票,一路驶向阳朔等攀岩胜地,一边玩一边攀,闲暇时光就这么在自然山水和爱好的运动中度过。上周才从英西攀岩回来的他,次日又将启程去阳朔了。
 
  老外当群主召集岩友聚会
 
  在广州有这么一群像Chris一样热爱户外、喜欢攀岩的老外。Chris在他们中间有着特殊的"江湖地位"——群主。他在网络社区GZStuff上创建的攀岩主题小组GZRock Climbers已经吸收了超过170名成员,30至40名成员是老外。大家平时都喜欢在上边交流攀岩的信息和心得,这里还是活动的信息版——每次召集户外攀岩活动,Chris会在小组的页面上发布具体时间和地点,并且张罗车子。"这个是最愁人的,"Chris说,"因为报名的人数会在最后的阶段突然增多,然后你的车子就要从一辆变两辆,到后来再变成个大巴车......"随之而来的就是一个心旷神怡的周末。
 
  来自美国的Cedric自称"ABC",家住纽约的他在美国就学会了攀岩,目前在广州做皮肤病学研究员,虽然才来了半年多,但已经在这找到了组织——Chris的攀岩小组,并且参加了阳朔攀岩之旅。Cedric很喜欢那里,"原来在美国,我也时不时去找户外的山岩攀爬,但那边天气有时候不太好,风大雨大,在中国南方这边就不用担心这点了。"他对于在中国遇到的攀岩环境可谓满意至极。
 
  最好玩当然是野外
 
  可以说,大多数老外都更倾向于去野外攀岩。尽管是在人工岩壁上学会的攀岩,Chris和Cedric不约而同都更喜欢野外,人工岩壁在广州市内一共有5处,固然方便,但在他们嘴里,野外攀岩有着无法比拟的乐趣。"不像人工岩壁有设计好的一只只锚桩,在野外只能依靠岩石自然的棱角和凹洞,但是你能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岩石,这才是'攀岩',"Chris说。
 
  Chris还告诉记者,一般人似乎以为野外攀岩会更加艰难危险,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人工岩壁设计出的路线其实更加难爬,而野外攀岩反而简单得多,只是在某些位置会有难度,只要能翻越过去,前面还是坦途。
 
  此外,据说征服一条线路能够带来非凡的满足感,不需要太难,只要完成一次挑战;而到野外去开发新的线路也是攀岩玩家们最爱做的事,开一条新线路也许不啻于赢得一场比赛,绝对是个人能力的认可和展现。
 
  除了Chris和Cedric,攀岩队伍里也不乏父子兵、母子兵的身影。奥体中心的攀岩场边,来自西班牙的Marisol 带着十岁的儿子Javier 来练习攀岩。作为周立超教练的学生,Javier 已经学习攀岩两年了。他告诉记者,在学校很难找到和他一起玩攀岩的朋友,但是他并不寂寞,妈妈Marisol 一直陪伴着他学习攀岩。最近,母子俩就参加了白云山攀岩场的攀岩活动。
 
  采访中Marisol 告诉记者,在奥体中心攀岩场攀岩的大多数是孩子,家长会陪同,然后围观着,而在西班牙,这项运动的普及程度要更高一些,体现在参与人群上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户外运动网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