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队员搭厨师极限攀登四姑娘山幺峰
2012/12/6 10:06:08
雪山周遭风景固然美,但攀登者则热衷于从更高的角度去欣赏。
第二次尝试攀登四姑娘山幺峰,孙斌一路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
极限攀登就像俄罗斯轮盘赌,枪轮每转一格,碰上子弹的风险就大了一分。对于攀登者来说,"保持移动"是永远不变的真理,可这座美如仙女的山峰,总是想尽办法,拖住我和"大厨"的前进脚步。
2002年,英国人Mick Fowler和Paul Ramsden自北壁新路线"梦幻之路"成功登顶四川的四姑娘山幺峰,这次攀登获得了当年的金冰镐奖。这就好像一枚石子投入平静的湖水中,让这座身形俊俏的山峰在世界范围内受到热烈关注。
幺峰的攀登于我也是第二次,2006年10月我曾尝试Charlie Fowler那条南壁直上转东南山脊线路,并到达路线根部。由于当时气温较高,南壁路线上热胀冷缩效应让落石如流星般坠下,只好作罢。
虽然没有登顶,可对这座传奇山峰的认识就更进一层。无法清晰的解释这座山峰对我具有如此强大吸引力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这座山峰于我的特殊象征意义,每一次攀登都将成为对自己攀登策略、心理、技术、能力的全新认定。我依然记得上一次下撤至山口,回望被阳光染成金色的巨大山体,回归的愿望是那么强烈,让人无法释怀。
我肯定还将回来?可不确定是和谁一起。
神圣的陌生关系
2008年10月,参与在玉珠峰北坡一号冰川举行的中登协第五期高山技能培训,罗彪和我搭档进行教学,配合默契。教学当中无意间提起了一起攀登幺峰的计划,俩人都兴奋无比,当即决定日后结伴前往四姑娘山,采用双人轻装快速的方式尝试由已故登山家Charlie Fowler单人solo首登的南壁直上转东南山脊路线。
去年冬季日我终于再次将大本营扎在4800米左右的冰川末端。在这里另一只攀登队伍的大本营成了我们的邻居。
我和罗彪将全部装备运输至5200米路线根部,穿过那些复杂破裂的冰川,布满了垂直陡坎和裂缝,仿佛是山对我们面对真正挑战之前,先来检验一下我们的攀冰技术和熟练的裂缝区结组行进技术。根据观察,发现南壁正下方岩沟上攀至5500米,向左横切,切上西南山脊后直接登顶的路线似乎是一条可行的新路线,这让我们很兴奋,遂决定尝试新路线。可兴奋之余,就在当天返回的路上,罗彪开始感觉肺部不适。这不是一个好兆头。
次日,罗彪因肺炎引发肺水肿下撤日隆,我只好改变攀登计划,在大本营休整并等待罗彪返回。既然无所事事,为了更好的观察路线,我单人尝试前日观察的路线,沿中部岩沟solo上攀至5500米左右。经观察,兴奋地发现路线基本可行。
11月27日坏消息传来,罗彪因身体未恢复无法返回大本营参与攀登,这让我极端郁闷。由于自我感觉状态极好,但单人又无法完成攀登,看来我最需要的是一个新搭档。天气晴好,幺峰壮美的岩壁在阳光下清晰可见,我想起了与我同住在空气稀薄地带的邻居。
我登门拜访了这支攀登队,由于他们也有着自己的攀登渴望与计划,能成为我的搭档的人就只剩下一位了,无攀登任务的大本营主管兼厨师古杰。古杰的攀登渴望从未消失过,而我的拜访自然引燃了他的攀登激情,经与其所在攀登队的各位队员商议,我的提议终于获得认可。
我一直认为,在登山中搭档关系是非常神圣的,成败生死都取决于搭档之间的彼此理解。如果两名攀登者在多次的搭档经历中完全适应了彼此的风格,那么两人的体能、智慧和意志结合起来,就会形成1加1大于2的效果。
现在,古杰,我的"大厨",也许就是这个人,虽然我不能百分之一百确认这一点,但山峰的诱惑尽在咫尺。我攀登,有时候就是游走在理智和激情之间,而两者之间的边际,并不总是那么清晰。
被拖住的脚步
1月28日,我和古杰开始攀登。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户外运动网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