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是天堂,一半是地狱----悲怆的K2
2007/6/2 23:44:47
(这是一座登山家们梦想攀登的山,对于真正的攀登者来说,它一半是天堂,一半是地狱。而无论是到达天堂还是坠入地狱,你都能感觉到两种境地的存在。在天堂与地狱之间,攀登成为一种严酷的考验。)
他们从事职业登山近二十多年,他们曾站在十一座八千米主峰的顶峰,他们的天赋和热情迸发在雪峰的最高处,让世界知道了他们的名字:次仁多吉、边巴扎西、仁那、洛则。在2002年夏季一场噩梦般的攀登中,他们再次一体验到了登山是一种冷酷的满足。
一、C4营地2002年7月21日凌晨海拔7900米
凌晨已过,大本营中国队的指挥帐篷里,一盏泛着白光的煤气灯将室内照得通亮,帐篷里的人没有丝毫困意,外帐的拉链敞开着,担任本次攀登指挥的桑珠队长裹着睡袋,专注地观察天空的变化,他在祈祷一个好天气地到来,因为这将决定着中国西藏世界十四座八千米高峰探险队的登顶纪录能否从十一座改写为十二座。
位于喀拉昆仑山脉的K2峰,海拔8611米,是世界第二高峰。因为此峰的死亡人数与登顶人数比率高达30%,位居十四座八千米高峰第三位,被登山界俗称为“凶残暴峰”、“没有回报的峰”。此次是探险队第二次攀登该峰,2000年时曾从北侧中国新疆境内攀登,因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只到达了7540米的高度,被迫下撤,登顶计划夭折。本次从南侧巴基斯坦方向攀登。路线陡,队员们已经有了充足的心理准备,但因为前一次领教了喀拉昆仑山脉天气的变化无常,极短的好天气周期成为他们最大的担忧。
此时,位于海拔7900米突击营地的十四座探险队队员:次仁多吉、边巴扎西、仁那、洛则,同样在注视着天气情况。事实上,到目前为止,队员们已经因为坏天气付出了巨大代价。如果老天能恩赐9天的好天气,他们可能已经带着胜利登顶的喜悦,踏上回国的征程,而现在他们已多用了40天时间,被天气捉弄得在海拔7900米与5300米之间往返7次。长时间和远距离,耗费了队员们大量的体力,他们不得不在恢复调整中随时抓住好时机攀登。
此时的天空格外宁静,像一张慈祥老人的面孔,深黑的夜幕中依然有月亮和星星相伴,K2峰在月光中沉睡着。这一切看上去似乎是个好兆头,但谁也想象不到这宁静背后正躁动着一场极为凶残的噩梦。
二、瓶颈地带2002年7月21日上午10:30海拔8410米
凌晨3:30分,破晓之前,四名队员已经从暖融融的鸭绒睡袋中进入海拔8000米、零下20度以上的严寒中,准备向海拔8410米的瓶颈地带进军。
虽然与北侧只有两条攀登路线相比,南侧多了三条路线可供选择,但为了确保攀登成功,此次探险队还是选择了位于K2东南面左侧刃脊的传统路线。如同K2其他路线一样,这条冰雪岩混合地形的路线长达3。1公里,在岩石,冰面和雪上有着持续的难度。此路线上有两个以险恶闻名的路段,被攀登者形象地比作“鬼门关”:一个是位于海拔6700米左右的“房顶烟囱”路段,其交织着像肋骨状岩石,路段的顶部一个突出的黑色三角锥体形岩石,就是“黑金字塔”。攀登黑金字塔较为简捷的途径是进行大量熟练攀岩(gradeIV)。一旦到达黑金字塔上方,就需要沿着冰雪混杂的东南东山脊,穿过复杂的冰坡路线来到位于海拔7900米处巨大倾斜的肩部高地。肩部之上就是坡度更加陡峭的,被称为“瓶颈”的著名路段。这便是第二个“鬼门关”。在那里需要向左横切,绕过巨大的冰坡登上顶部雪原。再翻过最后一个凸起的台阶,便到达顶峰。
通过这两个“鬼门关”即使在架好修路绳的情况下,仍然是极端困难的。那些为攀登这座山而坠落到BC的死难者,大多是在这个两个高度出的问题。
挥舞着两把短冰镐修路的边巴扎西,无疑是世界上最具实力的攀登家之一,他看上去身形消瘦,却有着惊人的体力,有“高山飞毛腿”之称,1999年5月27日成功登顶珠峰,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户外运动网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