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峰救援竟成众矢之的 8000米海拔的道德之殇
2007/6/2 23:44:47
一名英国登山者近日在距离珠峰峰顶300米处氧气用光,生命垂危,但经过他身旁的40多个登山者没有一人将他救助下山,该登山者不幸身亡,一时间在户外圈激起轩然大波——大家关注的重点并不在于事故和死亡本身,确实,攀登珠峰本身就是一项残酷而多变的挑战,任何伤痛甚至死亡都在情理之中。大家是对事故发生后的死亡过程拥有很大争议,换句话说,争论的焦点在于那些经过遇难者身边有机会伸出援手的登山者——救与不救,这是个问题。
编译/撰文 金属狂人
今年的登山季,珠峰迎来了世界各地的登山爱好者,就在100多名登山队员成功登顶的同时,有7名外国队员不幸遇难,这是历年来珠峰攀登活动中死亡人数最多的一年。这些遇难者基本上都是在成功登顶返回大本营的途中,在8300米左右遇难的。他们在事故发生后大多都遇到了其他的攀登者,但是为什么就没有人伸出援手拯救即将逝去的生命?他们为何如此冷漠?这些人都是如何遇难的?
我在想,这些不幸的人在坚持几天后看到有人经过,该是多么的欢欣鼓舞,因为他们看到了生的希望,但是当一个个登山者冷漠地离开的时候,我不知道那将会是怎样一种哀怨绝望的眼神——也许充满了对人类的诅咒。让我们看看几个在珠峰发生的故事吧,虽然我们没有登上过8000米的高峰,但这些悲喜剧有助于我们对珠峰救援作出更为客观的判断和评价。
故事一:40多人见死不救,夏普命丧珠峰
5月15日,34岁的英国人大卫·夏普从珠峰顶上下撤了300米时,氧气用光,生命垂危,但不少经过他身边的登山者却没有尽力救助他,导致他死在山上。据悉,夏普是今年3月27日离开英国,试图第三次挑战珠穆朗玛峰的,没想到却一去不回。
其中包括新西兰无腿勇士马克·英格里斯,他靠一双假肢成功登上了珠穆朗玛峰,然而日前他却被指控“见死不救”。英格里斯日前接受采访,承认了他当时面临的艰难抉择和痛苦心境。
英格里斯称,他的登山小组是在海拔8534米左右的高处发现了34岁的英国登山者大卫·夏普的,海拔超过7925米的高度由于氧气稀缺,气候低至零下30摄氏度,一直被登山者称做“死亡地带”。当时34岁的夏普躺在一块岩石后面,因为缺氧和寒冷,已处于奄奄一息的垂死状态。英格里斯的登山小组成员立即聚到一起,讨论应该怎么帮助这个英国人,他们将自己的氧气瓶给夏普吸,并通过无线电向探险经理布赖斯征求意见,但布赖斯告诉他们,他们不可能将这个英国人救下山。于是英格里斯和其他几人做出了一个悲痛的抉择:抛下夏普,继续登顶。
英格里斯说:“在8534米的高度,我们连自己的性命都难保,更不用说拯救别人活下来。他当时处在非常糟糕的临死状态中,我们曾经讨论该如何救他,放弃他真是一个艰难的决定。我们无法帮助他,他没有氧气,没有合适的手套抵御酷寒。”
英格里斯称,在那天早晨先后经过夏普身边的登山者至少有40人,但却没有一个人选择放弃登顶、改为将夏普救下山。34岁的夏普为了救自己,曾经站起来过,并试图修理自己的供氧系统,但他最终仍然因为缺氧和寒冷,在距珠穆朗玛峰顶大约300米的地方活活冻死,成了今年丧生珠峰的第11名登山者。夏普的尸体后来被人移到了附近的一个洞穴里,和一名1997年的印度登山遇难者的遗骸摆放在了一起。
故事二:遗憾,但不后悔
在夏普之后几天,一名叫霍尔的登山者命运截然不同。登山向导丹尼尔·马祖为了营救霍尔,放弃了登顶珠峰的机会,也没能完成他的工作——带领他的两名顾客登顶。“失去这个登顶的机会我非常遗憾,但是更遗憾的是我没有做好我的工作”,马祖在周二回到尼泊尔首都后说。
5月24日,霍尔从海拔8300米的C3营地出发。同行者包括哈里·基克斯特,托马斯·韦伯,另有5名夏尔巴登山向导,他们选择的是北坡路线。
25日上午9时,霍尔成功登顶,他向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户外运动网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