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记者手记:北极徒步一日

[日期:2008-03-09] 来源:xinhuanet  作者:xinhuanet [字体: ]
新华网北极黄河站3月8日电(记者孙闻)3月8日,北纬78度55分,东经11度56分,中国北极黄河站,气温零下20摄氏度,狂风,大雪。 



    3月8日晚,在挪威新奥尔松的中国北极黄河站,新华社记者孙闻(右)代表新华网向中国北极黄河站站长何剑锋赠送新华网旗帜。这面旗帜将永远留在中国北极黄河站。 新华社发 

 
    按原定计划,中国大学生北极科考团今天应该在早上8点集合,在黄河站外观测极夜后的日出。但天空不作美,一场大雪不期而至,太阳失约。 

    于是科考团当天的安排改为徒步赴黄河站西南5公里处的一处冰川考察。9点不到,黄河站站长何剑锋从北极村后勤处借来3支步枪和18发子弹。何剑锋、挪威驻上海总领馆的山鹰以及苏州市公安局专门负责此行安全保卫工作的章国平警官分别背上了枪和子弹。万一遇到北极熊攻击,全团人的安全就指望他们了。 

    离开站区大概一公里,就看不到路了。何剑锋带着大家往一处山谷里走去。他说,其实这个地方根本就没有路,脚下位置夏天是一片湖水,现在是行走在冰面上。积雪能没过膝盖,大家每走一步都会深陷其中,湖区直径大概300米,这短短的路程大家走了半个多小时。 

    走出湖区后不久,科考团开始迎风上山路。这时风更大了,雪也一阵紧似一阵。雪片在狂风中相互碰撞,变成了一颗颗“霰弹”,密集地打在脸上。但是感觉不到疼痛,因为每个人的脸上已经结了一层薄冰。 

    尽管如此,大学生队员们还是没有忘记自己的任务,每当发现有裸露的岩石,队员们都像是看到了宝贝,手脚并用地冲过去采集标本。 

    上了山坡,脚下是一片碎石。由于坡顶风大吹走了积雪,队员们总算找到一块可以踏踏实实站一会儿的地方。可是何剑锋告诉大家,路才走了一半,前面一路都要爬山,更为艰辛,而且我们遭遇的是这里少见的恶劣天气。领队吴金友建议体能吃不消的队员可以在此等候,但没有一个人退缩。所有人都抓紧短暂的休息时间补水——地上的积雪——水壶里的水已经冻成了冰疙瘩。 

    当队员们花了一个小时艰难登上一个新的山坡时,何剑锋宣布,大家现在就站在冰川的冰舌上。冰川就在眼前,但却什么也看不到,因为天空已经变成了深灰色,狂风飞雪遮蔽了视线,能见度不到20米。 

    吴金友下令抓紧时间吃点东西补充体力,准备返回。队员们此时才发现,早上从餐厅领取的面包此时已经被冻透了,啃一口全是冰碴。这时大家开始回忆起2月27日晚在北京集结时吃的那顿火锅。 

    几个以冰川为实验课题的同学开始轮流用铁锹和冰镐挖雪坑,想从下面的冰舌中取样。挖了一米多,下面还是雪。何剑锋走过来说,这是个不可能的任务,因为冰舌位于山口地区,贯穿山谷的狂风会在这里积起近20米厚的雪。 

    在返程的路上,由于来时的脚印已完全为积雪覆盖,行走更为艰难。当北极村里的各色楼房再次出现在视线中时,没有欢呼,所有人都选择就地坐下——既然家在眼前,也不在乎回去早晚,歇会儿再说吧。 

    “好香啊!”下午两点半左右,一进黄河站,浓浓的米香扑鼻而来。留守的黄河站越冬队员张北辰为大家备好了一大锅大米稀饭。贪婪地喝上一大口,回家的感觉真好!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收藏 推荐 打印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