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探险还是冒险? 户外运动安全的极端拷问

[日期:2007-06-01] 来源:精品购物指南  作者: [字体: ]
  作者:祖佳

  2007年3月10日,北京灵山,11名“驴友”在攀登途中迷路。在这场意外中,23岁的“驴友”夏子死亡,另一“驴友”则因虚脱和视力受损被送往医院。

  三天后,广西南宁市中级人民法院21号审判大厅,骆旋的母亲坐在原告席上,被她送上被告席的是与骆旋共同经历那场意外的12名“驴友”。其时,这起被称为“中国驴友第一案”的民事诉讼案正在进行二审。一次户 外野营、一场突如其来的山洪永远地带走了一个21岁的女孩。

  直到今天,距离骆旋(网名“手手”)去世已近9个月,她的母亲依然无法走出悲痛的阴霾。在渐受追捧的户外活动中,骆旋不是第一位逝者,但她却因一场发生在身后的诉讼为人熟知。在双方代理人的唇枪舌剑中,人们看到了一次对户外运动安全的极端考问。

  安全事故频发

  “脱离旅游部门的管理以及固定旅行线路的活动都应该属于户外运动。”中国登山协会办公室主任张志坚这样说。上个世纪90年代初,很少有人能够想象到户外运动会在中国如此流行。以前,登山协会管理的是以高山探险为主的户外运动。如今,山地户外运动、攀岩攀冰、拓展运动、群众性登山也都归入了登山协会的管理范畴。在张志坚看来,按照风险等级来划分,户外运动可以分为两类:一般性休闲户外运动与户外探险运动,“前者类似旅游,安全系数较高,后者则具有较大的危险性。”

  而目前看来,日渐走红的正是户外探险运动。“从事这一类运动至少需要具备两个前提:一是由具有法人资格的组织发起,因为带有探险性质的户外活动危险性很难预见,一旦出现事故能找到承担责任的主体;二是要有具备资质和资历的专业技术人员带队,即所说的领队或者教练员,这样可以有效合理地规避危险。不具备这两点,盲目从事户外运动,容易出现严重后果。”张志坚说。但事实上,符合上述安全条件的户外运动少之又少。“老实说,很多人甚至不知道还有这么两个前提。”一位“老驴”(对资深“驴友”的称呼)坦言。发个帖子、自由报名、均摊费用,这才是时下户外运动的流行状态。在专业人士的口中,这不过是一个个“自发组织的无责任团体”,他们的举动无异于在向生命的禁区发起挑战。人们似乎可以预见到,骆旋并不是这幕悲剧的终结者。

  数字是最有说服力的

  上个世纪90年代,每年丧命于户外运动的人数都在十位数以下,而且主要集中在高山探险领域。但到了2005年,仅仅在3月到11月间,在全国登山及其他户外活动中遇难的就达15人。登山活动中遇难7人,其中坠落3人,滑坠3人,病故1人;其他户外活动中遇难8人,其中坠落3人,溺水3人,瀑降窒息1人,中暑1人。按照知情人的说法,这还多是经媒体报道的重大事件,不少私自调解的事故并未计算在内。另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只是在山地户外运动中,即有17人遇难,而绝大多数事故恰恰发生在“无责任团体”的活动中。

  如果绘制一张图表,那么,人们不难看出,多年来,户外活动遇难人数都是波浪式的。换句话说,前一年的遇难人数较多,则次年的人数会有所减少,再接下来的一年,人数将再次增加。究其原因,遇难人数多的年份往往会对人们产生警示作用,而一旦人数减少,人们的安全意识就会减弱,造成人数的反弹。不过,自2004年起,这一规律已不再适用——户外运动遇难人数持续增加。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收藏 推荐 打印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