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攀登珠峰50年

[日期:2007-06-01]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作者: [字体: ]
图片资料:珠峰_攀登珠峰50年_乐途旅游网

图片资料:珠峰(来源:西藏日报)

  每到登山季,营地周围都会聚集起成群的“黄嘴山鸦”,拣食剩饭剩菜,他们可以一直跟到8000米以上的营地。登山队还从拉萨带来了两条黄狗,打发寂寞的时光,还给他们取了名字,大的叫“王勇峰”,小的叫“罗申”。

  珠峰的环保一直是个大问题,这次清华紫光捐赠了四个环保厕所,粪便由珠峰管理局每周统一清运。但由于人员过多,这四个厕所后来只对女士开放,男士仍旧要在野外解决问题 。上来时间长的队员告诉记者:“不仅高山适应重要,调节‘屎差’也是个大事,最好能在中午时分解决问题。”大本营下面500米左右的路口,开了几家藏式茶馆,还可以代洗衣服,两元一件。引人注目的是在这个路口还立了一个中国邮政的报刊亭,服务时间早上10点到1点半,下午3点到6点。由于报刊亭没有地基,记者第一天上山时它就被大风吹倒,中间曾被扶起过一次,记者离开时它仍旧倒在地上。邮递员罗布多结是个藏族小伙,就住在茶馆边的帐篷里,有事要去那里找。罗布多结告诉记者,珠峰邮政点是2001年设立的,隶属定日县邮局,每年4月到6月营业,帮助登山者寄送邮件和明信片,每天多时可以发100多封。盖一个珠峰的纪念戳可以收入两元钱,罗布每个月的工资有200元。记者在那里购买邮寄明信片共花了95元,而整个定日县邮局一天的营业额就在200元左右。

  大本营最现代化的服务,要算手机漫游、GPRS上网和彩信服务。记者在一间帐篷里采访了西藏移动通信公司网络部副主任尼玛次仁。据尼玛介绍,为了实现珠峰的通话和数据传输,他们联合了西门子公司和中国卫通公司,“4月9日我们从拉萨开出了9米长14吨重的移动应急通信车,此前我们探过路,发现有5个急弯很难通过,但最后还是开进来了。但这辆价值600万元的沃尔沃重型车的避震器还是坏了。”卫通公司在大本营立起了直径2.4米的天线,手机信号通过通信车和卫星天线传输到亚太2R卫星上,再传回上海的接收站,进入西门子系统交换机,“所以从大本营打出的电话,发出的彩信都相当于上海漫游。”西门子公司的傅剑皓告诉记者。由于大本营是乱石滩地,导电不好,他们就挖了一个深和直径都是1米的大坑填入土和盐巴,再埋入地线。通信公司在大本营只有一台20千瓦的发电机,所以手机只有在早上10点到晚上8点间能打通。“其实这样的频繁开关机对我们的设备损伤较大,我估计为了这次活动移动公司的投入超过了1000万元,而目前每天的话务量在1000分钟左右,算下来收入1600元。”傅剑皓说,“但能够在8848.13米的顶峰打通手机,发出彩信,对公司的意义至关重大。”

  “现在大本营可以吃上烤面包,可以用微波炉,可以用饮水机喝矿泉水。”中国登山协会经营开发部主任杨世涛对记者说,“这是一个豪华登山团。”杨目前的办公地点在拉萨的喜马拉雅饭店,负责上山的所有物资供应。“不要看就几个人登顶,登山是集体项目,也是昂贵的运动,这次活动的后勤预算为180万~220万元,其中食品费用是45~75万元,山上来来去去150号人,吃盐就要吃3箱120公斤。”杨世涛说,“我们从北京开出4辆卡车,把必需品运到营地,现在西藏条件好了,很多物品都可以在当地采购。1988年双跨珠峰的时候,从北京出发了46辆卡车,车上的每件东西我都摸过,总共花了2000万元。”

  即使如此,西藏与内地相比仍有许多不便。杨世涛曾经为托运一个箱子忙活了一天,“中央电视台转播要用一个西藏体育局的珠峰模型,托运时打成了长1.75米、宽1.5米、高1.4米的箱子,飞机的舱门是可以进,但发现营业部没有能运送的叉车。然后去拉萨别的单位借叉车,但随后又发现机场没有足够大的地秤可以称重,于是又去借地秤。我们往山上运油,但拉萨没有新的油桶,我们自己刷了一批旧油桶。登山队刚上山时需要一些竹竿插旗子,但是拉萨没有竹子,最后只能用铁杆。往往在内地很简单的事情,在西藏就要多想一些”。

  夏尔巴人

  就在队员们饺子下锅的时候,一次紧急会议在于老板的帐篷里召开,参加者包括王勇峰和副指挥尼玛次仁,讨论的主要内容是如何重建营地,补充给养。事实上,为了几个人的登顶,一个月来大本营已经赶了250头次的牦牛上山。这次中国登山队一共雇佣了18名夏尔巴人和24名西藏登山学校的学生做高山协作,负责修路、运输、生火做饭。尼玛次仁告诉记者,所有攀登珠峰的队伍曾经开过两次会议,最后由中国队、瑞士队、罗塞尔队出人力和装备,其他小队出钱共同修路。4月13日他开始带着协作人员上山,目前已经铺好了前进营地(6500米)到突击营地(8300米)的路线绳。5月13日以前还要开一次协调会,商讨8300米以上的修路问题。目前中国队在6500米储备了40瓶氧气,7790米营地储备了30瓶氧气,8300米的突击营储备了40~50瓶氧气。

  王石说他的背包不足10公斤,里面只装着水、食品和防寒衣物。登山队连炉子都不用带,牦牛将物资运到6500米的前进营地,剩下的就全靠夏尔巴人了,协作人员的负重量在25公斤左右。夏尔巴人是藏族的一支,日本登山家重广恒夫1988年在珠峰脚下曾当着中国记者的面赞美夏尔巴人:“他们活跃在喜马拉雅山脉,就像在家中后院散步一样。”

  夏尔巴人从山上下来后,坐在大本营晒太阳,他们大都穿着“MOUNTAIN HARDWEAR”或者“THE NORTH FACE”,这些装备都是他们的雇主——各国登山者——送的。吃苦耐劳是他们的秉性,喝过一碗酥油茶后,就开始投入抢修帐篷的劳作。他们中有一位叫扎西次仁的夏尔巴人,曾8次登上珠峰。对自己的能力评价,扎西次仁是这样说的:“我肯定不是最好的,有个叫阿布的夏尔巴同胞还创造了12次珠峰登顶的纪录,他今年在珠峰南坡。我肯定他是世界上十个最好的之一。”夏尔巴人生性乐观,在大本营有自己的食堂,菜谱也很独特:“旗开得胜饭”就是咖喱牛肉饭,“礼花盛开汤”就是素菜汤。一个登山季每个夏尔巴人可以得到4000美元的报酬。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收藏 推荐 打印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