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5营地的早晨
在05、06年科考期间,科考队主要使用的为赞助商提供的双人及三人高山帐篷,经过总结发现,尽管这种蒙古包型传统高山帐轻便易搭建,抗风雪能力也很强,但缺点也显而易见,空间小,蓬松的羽绒服羽绒睡袋再加2个人进去活动都很麻烦,夜间冷凝水结冰严重,经常睁开眼能看到冰棱悬在脑袋上,另外就是相互交流困难,晚上想讨论个什么事都得串来串去钻来钻去,两下子就气喘吁吁了。因此,07年的科考回归传统,以大型军用帐篷为主,得到了一个相对腐败的生活条件。
参与科考全程的帐篷清单包括:
81式班用单帐篷三顶:分别提供科学家、志愿者与卡车司机、以及做炊事帐使用
87式四人帐篷两顶:分别提供志愿者以及记者使用
81式十人棉帐篷一顶:提供藏族司机使用
另外还有若干顶前两次科考留下的小帐篷作备用。
以最基干的81式班用单帐篷为例,这种帐篷的样子相信大家在电视上救灾节目里甚至建筑工地上都很容易看见,找块平整地面收拾干净,把帐布摊开,然后一个兄弟抱着爆破筒一般的3米2长38X1.2焊接钢管中柱一头冲进篷布中找准蓬顶支起,周围一干人等将10根1米6的25X1.2钢管撑起做围墙柱,同时周围用绳子拉直,最后抡起大锤将45公分长30X30X3的角钢玩命斜扎进冻土里(这个确实是体力活,高原上一个壮汉抡不了几十下就得眼冒金星,但06年曾出现过因为地钉没扎紧,整个帐篷飞上天的壮观场面,帐篷里的兄弟还一本正经的打着吊针………),于是一个像模像样边长4米8,建筑面积23.04平方米的“豪华公寓”就平地而起,标配12人使用,价格ONLY 112元/平米!这种帐篷的优点不言而喻,活动空间巨大,在里面爱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关键是有了生炉子的条件,想想外面冰天冻地狂风苦寒,里面却温暖如春可以围着火炉吃哈密瓜喝酒打牌吹牛拉面烤袜子看小电影,那可真不是一般的和谐社会场面啊~~~~(总计4个普通铸铁煤炉,出发时携带燃煤1吨,中途又和油料一起拉进来半吨,总计1.5吨烧的一干二净),只要打牢固地钉拉紧防风绳,外面再大的风雪也基本不用担心,防水帆布的材质透气性好,不会出现冷凝水的现象,最主要的是结实耐用,限于高原体能及装车条件,每次收帐及装车难免会有“暴力”倾向,另外使用火炉难免有火星相向,全仗着皮糙肉厚才不会出问题,相比之下,平时接触的户外帐篷还真是太娇嫩了。帐篷两个门进出方便,一周还有八个窗子,天气好的时候打开来做做日光浴还是很惬意的。当然了,说了这么多,缺点也还是有的,够重——单个帐篷重达57.5公斤(有车不是问题),另外搭建比较麻烦,没有七八个人搞不定,但好在人多力量大,程序熟练以后一个帐篷平均15分钟也就搞定,最后在地上铺上一层防水彩条布当底,把帐篷周边用土埋起防止串风,再将炉子搬进来烟囱架好,就可以正式乔迁鸟~~~,拍屁股走人也没那么容易,柱子绳子可以一拆了事,但地钉冻在土里起出来又得费一番工夫,每次必需得十字镐将冻土抛松,再用锤子将角钢敲晃,反复几次才能拔的出来,这个过程中角钢弯折损耗很大,因此如果以后有机会,有必要多备一些备用地钉,每次转移营地的建营拆营装卸大小行李设备的过程都是体力消耗最大的时段(没时间磨蹭通常一个小时就得全部装车走人),但好在这样的活不是天天有,不然也真是挺崩溃的。
结构示意图
参与科考全程的帐篷清单包括:
81式班用单帐篷三顶:分别提供科学家、志愿者与卡车司机、以及做炊事帐使用
87式四人帐篷两顶:分别提供志愿者以及记者使用
81式十人棉帐篷一顶:提供藏族司机使用
另外还有若干顶前两次科考留下的小帐篷作备用。
以最基干的81式班用单帐篷为例,这种帐篷的样子相信大家在电视上救灾节目里甚至建筑工地上都很容易看见,找块平整地面收拾干净,把帐布摊开,然后一个兄弟抱着爆破筒一般的3米2长38X1.2焊接钢管中柱一头冲进篷布中找准蓬顶支起,周围一干人等将10根1米6的25X1.2钢管撑起做围墙柱,同时周围用绳子拉直,最后抡起大锤将45公分长30X30X3的角钢玩命斜扎进冻土里(这个确实是体力活,高原上一个壮汉抡不了几十下就得眼冒金星,但06年曾出现过因为地钉没扎紧,整个帐篷飞上天的壮观场面,帐篷里的兄弟还一本正经的打着吊针………),于是一个像模像样边长4米8,建筑面积23.04平方米的“豪华公寓”就平地而起,标配12人使用,价格ONLY 112元/平米!这种帐篷的优点不言而喻,活动空间巨大,在里面爱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关键是有了生炉子的条件,想想外面冰天冻地狂风苦寒,里面却温暖如春可以围着火炉吃哈密瓜喝酒打牌吹牛拉面烤袜子看小电影,那可真不是一般的和谐社会场面啊~~~~(总计4个普通铸铁煤炉,出发时携带燃煤1吨,中途又和油料一起拉进来半吨,总计1.5吨烧的一干二净),只要打牢固地钉拉紧防风绳,外面再大的风雪也基本不用担心,防水帆布的材质透气性好,不会出现冷凝水的现象,最主要的是结实耐用,限于高原体能及装车条件,每次收帐及装车难免会有“暴力”倾向,另外使用火炉难免有火星相向,全仗着皮糙肉厚才不会出问题,相比之下,平时接触的户外帐篷还真是太娇嫩了。帐篷两个门进出方便,一周还有八个窗子,天气好的时候打开来做做日光浴还是很惬意的。当然了,说了这么多,缺点也还是有的,够重——单个帐篷重达57.5公斤(有车不是问题),另外搭建比较麻烦,没有七八个人搞不定,但好在人多力量大,程序熟练以后一个帐篷平均15分钟也就搞定,最后在地上铺上一层防水彩条布当底,把帐篷周边用土埋起防止串风,再将炉子搬进来烟囱架好,就可以正式乔迁鸟~~~,拍屁股走人也没那么容易,柱子绳子可以一拆了事,但地钉冻在土里起出来又得费一番工夫,每次必需得十字镐将冻土抛松,再用锤子将角钢敲晃,反复几次才能拔的出来,这个过程中角钢弯折损耗很大,因此如果以后有机会,有必要多备一些备用地钉,每次转移营地的建营拆营装卸大小行李设备的过程都是体力消耗最大的时段(没时间磨蹭通常一个小时就得全部装车走人),但好在这样的活不是天天有,不然也真是挺崩溃的。
结构示意图
首先摊开帐篷
周边围起
大功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