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小型古城风貌——北京门头沟沿河城出行攻略

文物

[日期:2008-09-27] 来源:远方网  作者: [字体: ]

  【文物】

  沿河城古人类生活遗址

  天仙背洞  天仙背洞在沿河城黄草梁南麓天津关,洞内堆积物地层属第四纪上更新世晚期。发现虎、豹、羊等动物化石。

  大东宫新时期遗址  该遗址位于沿河城大东宫村山坡上。遗址东北、西南位置较高,下边为小东宫村及山涧,西部为梯田。遗址南北长约300米,遗址中部有泉水和水池。在遗址南端曾出土磨光石斧一件,长0.11米,宽0.07米,石斧完整。还出土细青石磨光石凿一件。

  狮子沟战国至汉代遗址  该遗址位于沿河城狮子沟村(丰沙铁路37号洞上边),东、西、北三面临永定河,在一个小山包的平台上,东西约30米,南北约45米,面积1350平方米。地面无依存建筑,遍布战国夹砂红陶片,器形有大型细绳纹陶罐和盆口沿等。

  白羊石虎村汉代遗址  该遗址位于沿河城白羊石虎村北约10公里处,遗址坐西朝东,在山前台地上,南北与东西边长300米,面积90000平方米。遗址中部有较大面积的烧土层,曾出土细弦纹汉代夹砂红陶片,遗址西部有墓葬。此遗址未经正式发掘,详情待考。

  西大台新石器时代遗址  “四清”前期,西大台李海云的父亲在垫羊圈掘土时挖出制作陶器碾压粘土的两根石棒(类似擀杖,其一完好,另一已断)和一块长0.8米宽0.30米的奇特的“案板”,两根石棒当时被小孩子拿着玩耍已经遗失,而那块“案板”被刘德全同志呈交中国历史博物馆,经专家鉴定,乃新石器时代文物,现在在区博物馆收存展出。

  【教育】

  京西最早的义学  据沿河城办事处所存明天启四年(1624),都指挥张经纬守备所立石碑载,他于天启三年六月十九日到任,曾着手“修城隍庙建关王祠‘,”奖乡耆之善良,捐俸膳义学,讲乡约以教化,去营蠢奸以惠地方……“张经纬将军既然”捐俸膳义学“,可见1623年以前现在的门头沟区斋堂镇沿河城村即有义学存在,他才可能有地方捐其俸禄,如是那样,那么屈指算来,沿河城义学距今已有三百八十余年矣,是现在已知的京西最早的义学。

  私塾  师正聪、黄国珠两位老先生清末民初在老君堂东西两厢分别开设私塾,直至抗战前夕。

  民间习俗

  【生产生活习俗】

  吃粮拿饷的军户  明清时代在沿河城屯扎之兵,部分系外地调遣移防至此的,亦曾”选土著田舍子弟充之“。当时沿河城许多家庭几乎都有一至两人在军营吃粮当差,其中骑兵马户拿两份,朝廷实行”养马于民“之策,当地守士之官也”访殷实,以养马“(张经纬守备天启四年碑文),故人有饷,马有粮,吃皇粮,拿官饷,享受皇上给的奉禄,这是当时沿河城人引以自豪的。特别是到了清代,无大的战事,每天除早晨齐队操练,例行常规训练,执行军务外,平时无事亦可归家各干其事,正所谓”讲武之暇,不废农时“,颇似满人”兵民合一“的形式。所以当兵之余,手勤一点儿的再辅以种田,在当时来讲,可谓旱涝保收进退自如,生活多少有靠,是令四乡八寨之人垂涎的所谓“流油户”。

 非物质文化遗产

  山村小戏  沿河城原有山村小戏山梆子之类,一直到”文革“前夕,尚还存在。山民谱曲的能力差,演出多是旧调换自编的新词。

  【传说·故事】

  落水石窟    门头沟区沿河城西一里多地,万柏山根有个山洞,这山洞有几间屋子那么大,北高南低,东大西小。人们现在叫它“老鼠石窟”,其实那里并没有什么老鼠,它原本叫“落水石窟”。说起来。这个名字还很有来历呢!

  几百年前,一个夏天,天涝多雨,沿河城西边山洪暴发了,水势浩大,沟满壕平。一天,人们正不安地站在西关外的高岗上查看水势,突然见枝枝杈杈的两架龙王码子漂漂悠悠地顺水冲了下来。其中一架翻了几个身,随着洪水漂进了永定河,一会儿便无影无踪了。而另一个却斜着漂进了山洞停住了。不一会儿,雨停了,水也慢慢落了,人们踏着泥泞进到洞里抬眼一看,嘿!龙王码子紧紧扎着,龙王爷端坐其中,,身上没有一滴水,上面的字迹却清清楚楚,上写“山西某某县”,人们看了无不惊讶。纷纷说:“从山西冲到这儿,这有多远!它竟一点儿都没坏,真神了,这准是个好龙王,咱们把它供起来吧!”于是,人们恭恭敬敬地把龙王爷神像迎请到村里,在城西南盖了座庙,把它供了起来,人们求签问卜,求雨止涝,非常灵验,所以香火一直不绝。

  过了些年,沿河城来了一伙拉骆驼走江湖的,在这儿住了几天,听到这件事,觉得很新奇,其中为首的那人,趁人不备,进到庙中,偷偷摸摸不知干了写什么,第二天天不亮,这伙人就匆匆跑了,等人们发现后,龙王神像早被人凿了个洞,原来龙王爷的手心里镶着一颗避水珠,这伙人瞧出来把它偷走了,从此这个龙王庙就再也不灵了。

  但存过龙王码子的山洞,却因为退水有功,被留下了“落水石窟”的好名字,可是叫来叫去,时间一长,叫走了音,成了不干老鼠什么事的“老鼠石窟”了。

  塔湾与山城    明万历六年,沿河城这座军事要塞修成之后,附近军民开始陆续搬到城内居住。不多几年,这座三街六巷的小山城,便日益兴旺起来。

  一天,一个有道行的游方和尚来到了小小山城,他举目望去,只见此地扶山带水,山城巍峨,街道整齐,井然有序,人民勤劳朴实,不禁连连称赞,但用慧眼仔细一瞧,又发现一点不足,乃对山城父老说:“山城虽好,但恐不长久。”山民便问其因。和尚道:“沿河城,沿河城,顾名思义就是沿着永定河的一座城。站在高处,俯首下望,沿河城极像条大船,停靠在山下河边,若想使这条船牢固长久,,必须给它立一个船桩,拴牢才好。”山城父老深信其说,遂请这位和尚帮助筹划其事。老和尚便在村东一里许的高山岗上选了一地,带领乡亲们修起了一座小巧玲珑的石塔,充当“船桩”,此后修塔的那一带便“塔湾儿”、“塔湾儿”地叫开了,一直叫到现在。

  这座塔修成之后,究竟给山城村民带来何种好处,那就不得而知了,但它几百年来的确是一直矗立在山冈之上,为人们牢牢地拴着“船”,起码对风景如画的沿河城,也是个点缀。谁知到十年浩劫期间,却被无知的造反派拆毁了,真是可惜。

  【口头文学】

  快板式的大字报、检查、告示  沿河城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爱用压韵的快板书形式写大字报、检查、告示等,如:“打竹板,听我言,我把什么什么情况谈一谈……”这种形式一直延续到“四清”,到“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大字报铺天盖地,就不是这种模式了。

【内容导航】
第1页:景点信息 第2页:石刻
第3页:文物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收藏 推荐 打印
相关新闻       门头沟 
图片新闻      
热门评论
* dd 发表于 2008/10/3 6:53:49
very g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