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自驾山南 翻山越岭寻找藏文化中的“第一”

拉萨——姐堆秀——松若林——岗则寺

[日期:2011-06-21] 来源:时尚旅游  作者: [字体: ]
 全程路程:526km
 
  拉萨——姐堆秀——松若林——扎囊县城——白种村——扎囊——吉汝乡——加麻乡——雅桑寺——泽当——桑日县——丹萨梯寺——阿扎乡——拉萨
 
  山南——藏文化的发祥地,那里有西藏的第一座宫殿,第一座寺院,第一块农田,第一座庄园,第一部经书,第一代国王。这些年,我们经常开着那辆在藏区行驶了十万公里的切诺基,沿着雅鲁藏布顺流而下,再溯源而上,怀揣着对神猴与罗刹女繁衍出雪域众生的想象,翻山越岭去寻找对我们而言的那些个“第一”。
 
  顺流而下 雅江之南 104km
 
  拉萨——姐堆秀——松若林——岗则寺
 
  姐堆秀,对于了解西藏的人来说不是一个陌生的地名,那里以手工帮典闻名,除此之外再找不到前往那里的理由。直到无意间认识了一位叫格桑的僧人,他是姐堆秀岗则寺的主任。在他的邀请下我们又一次来到姐堆秀,从此这个小镇成了我梦绕魂萦的地方。从拉萨出发,过了曲水大桥就进入了雅鲁藏布江流域,这条孕育了西藏文明的“天河”引领着我们朝藏南谷地进发。
 
  一路上格桑跟我们讲述着他自己的故事。格桑30岁,他的父亲原来是乃琼寺的僧人,后将家乡的岗泽寺从山上迁到村里。于是他继承了父亲的遗愿,继续管理着岗则寺。格桑爱拍照,爱四处游走,爱写诗和看电影。我们一会儿聊摄影技术,聊游走过的地方,一会聊经典的老电影,一会儿又聊到他的寺院和他的修行生活。我的心被他的话题带到远方随即又牵回现实!
 
  格桑带着我们去了镇上一户藏民家看帮典的制作过程。帮典,其实就是围裙,羊毛织成,色彩鲜艳。通常是已婚妇女系戴,藏族人认为妇女不围帮典会使她的丈夫不吉利。老阿妈跟我们说帮典是在几百年前,藏族先民依照雨后的彩虹编织而成。
 
  离开姐堆秀镇向南驶入乡道,一条窄窄的柏油路替代了以前的砂土路。没走几公里有个路牌,前方便是松若林寺,格桑指着那个路牌摇头叹息说:他们居然把寺名写错了!
 
  从路边到山脚的松若林寺只有3公里土路,但需穿过民居。寺外的佛塔与民居相互映衬,佛塔外堆积了很多精致的擦擦。一只黄色的小狗一直陪着我们转佛塔,直到我们走进寺院的大门它便在门外安静地趴下。
 
  寺院建筑只剩下这座三层的小楼,一层堆放杂物,二楼才是大殿。寺院的龙多主任对我们很是热情,因为我们俩是这些年来唯一的游客。龙多主任今年69岁,还精神矍铄地带我们参观寺院,并强烈建议我们到山上走走。
 
  沿着佛殿边的小径往山上走,四周均是荒废的建筑,掩藏在层层枯草之中,依稀可以看出是原来的僧舍或佛殿。偶有一两位僧人倚靠在残破的石墙下念诵经文,也偶有一两个村里的小男孩在废墟间奔跑嬉戏。待走到山顶的一座“佛殿”旁,周围全是各种各样的玛尼石刻,雕刻精美,以佛像居多,经雨水的冲刷后更显圆润与历史的厚重。我摩挲着它们,心里想着随便搬一块回家都是艺术品,再想想,还是算了,拍张照片就好。
 
  抵达岗则寺的时候月亮已经爬上不远处的山尖,但太阳还未下山。走进寺院那扇艳红的大门,眼前是一个小而温暖的花园,花园左侧一条小溪绕过花园后的佛殿,一位阿尼在殿前磕长头,院子里晒满了做藏香用的香料,一群小猫趴在二楼的屋檐晒太阳。细柔的藏香味,淡淡的花香,厨房里飘来的糌粑清香;绵长的诵经声和潺潺的水流声??心一下子就安静了,感觉不到时间的流淌,日子就这么简简单单快乐起来。
 
  寺院的晚餐当然是全素,三菜一汤。简单的土豆、青椒、萝卜在这里变成了美味佳肴。更让我们意外的是主食居然是意大利面,不过是藏式做法!以后的日子里总会惦记着这样一幕幕的场景:废墟、擦擦、石刻、枯草、小狗、月亮、阳光、风、花园??就只是这些简单的词语常牵引着我们一次次回到姐堆秀,去找格桑聊聊天,聊电影,聊摄影,聊修行,看看他写的新诗,或许来这里就只是为了吃一顿寺院的饭吧。
 

 
  壁画绝唱 42km
 
  姐堆秀——扎囊县城——白种村——宁多寺
 
  在岗泽寺住了一宿,早上听着诵经声醒来,尽管眷恋也还是要上路。我们联系好了扎塘寺的主任索南望久,他是我们的老朋友,会带我们去扎囊和泽当寺院。
 
  姐堆秀到扎囊县城不过24公里,沿着雅江顺流而下。扎塘寺就位于镇子内,索南已经在那等我们了。他要带我们去一个叫宁多寺的特殊寺院。
 
  前往寺院的路很难走,也许是雨季刚过,留下密密麻麻的水坑。路过一个村子叫白种村,索南说是扎囊县最穷的地方,土地不好,种什么没什么,也许这名字取得不好?其实“白种”为藏语,“白”意为“好”,“种”意思是“村子”。索南于是跟我们说了一个扎囊县不长农作物的故事:桑耶地方(雅江北岸)有很多药草,有茂密的树林和很多野生动物。雅江南岸却什么都没有,村民种出的青稞都不够吃,还得去买。那是因为在很早以前,南岸的人跟北岸的人吵架,眼看就要打起来了,南岸的人脱掉衣服准备开打,后来莲花生大师来平息了他们的争斗。因南岸的人们都脱了衣服先挑起事端,所以南岸的这边土地贫瘠,什么都是光光的,草也少,农作物也不丰厚。
 
  这么一个民间的传说当然不能成为雅江南岸土地贫瘠的理由,但一路走来,也足够荒凉。十几公里的土路走下来,确实尘土飞扬。眼看到寺院了,我们却不得不在乱石堆上挣扎,有一段还行驶在河床上。所幸这时已过了雨季,不然我们的车肯定得当船用,索南说如果连着下几天雨,寺内的僧人就都不能离开寺院了。
 
  环顾四周,寺院建在半山,这座小山被两条河道夹着,我们的车停在山下金灿灿的树林里。寺院看似很近,走起来却是艰难。山路崎岖、陡峭,脚下全是乱石,不小心就是一个踉跄。好在寺院的米玛主任带着几位僧人来迎接我们,替我们背着两个相机包。
 
  米玛主任说该寺由白钦.仁钦林巴于13世纪初创建,属宁玛派。扎囊的十三贤人之一的宁多·唐杰肯巴出生在此地。主任还说寺内原大殿内有一个小湖,不知何年何月干涸成一条细细的水流。还未在寺院那间小小的会客室坐定,我就急不可耐问起寺院珍藏的一个宝贝。那是一个具有很强“法力”的普巴杵,据说可以抗旱防雹。米玛主任派人将普巴杵请到会客室,因为普巴杵一直供在护法神殿,而护法神殿不允许女性进入。但普巴杵被布包裹着,米玛主任说只有在藏历11月29日这天才能打开,而且那一天还要举行盛大的羌姆表演。虽然好奇心未被满足,但也只能尊重他们的习惯。心里充满了对这神奇的普巴杵和这座荒凉寺院举行的羌姆表演的无限向往。
 
  正巧赶上寺院请了一位山南著名的工匠来塑佛像,共修17尊,且已初具雏形,摄影师宁心在一堆佛像前左拍右拍,却不小心碰掉了其中一尊佛像的花冠。我们正胆战心惊、不知所措时,却不想其他僧人和工匠师都哈哈大笑,并没有人埋怨。
 
  在寺院的金顶可俯瞻整个山谷,米玛主任指着天空和眼前的河谷说:“寺院建在天三角、地三角、水三角的地方,便于密宗的修行。”一路尘土飞扬,回到扎塘寺住下,我简直成了名副其实的“土人”。好在时间不算太晚,来得及去看看寺内的壁画。扎塘寺的壁画不知看过多少次了,可每次到这里都还是想多看它一眼。扎塘寺于1081年由扎囊十三贤人的扎巴·恩协创建。扎塘寺壁画在西藏美术史上的地位十分重要,它是后宏期卫藏最早的寺院绘画遗存,融合了汉地、西域以及印度的艺术因素,同时又继承了吐蕃的传统风范。
 
  夜里留宿在扎塘寺内,一夜大风,可以听见寺院金顶的铜铃声。
 
【内容导航】
第1页:拉萨——姐堆秀——松若林——岗则寺 第2页:桑耶——阿扎乡——拉萨

【iouter.com】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非(iouter.com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9608691@qq.com 或电话:189六四五六4971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收藏 推荐 打印
热门评论